李毅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做好顶层设计
稿件来源:本报讯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落实到企业,做好顶层设计。我国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难以把握、民营资本鼓励政策落实不到位、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等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3月4日下午经济、农业界别联组讨论中向李克强总理如是建言: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与股份制改革一起来研究谋划,一方面要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拓展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方式、路径;另一方面,要推动垄断行业改革,培育发展各类产权交易市场,改善国有资产监管。” 发展要有目标任务 “自党的十五大提出股份制改革,16年来,公司制改革已基本完成,公司法代替了企业法,股份制改制已全面推开。”据李毅中测算,到2013年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35.3万家,其中股份制企业数量占66%,资产占60.2%。企业所有制的变革推动了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其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对促进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的融合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在改革的探索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国有资本有进有退难以把握、民营资本鼓励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在李毅中看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难以提出量化指标,但至少应有定性的要求。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与股份制改革一起来研究谋划。 具体说来,到2020年,一是国有企业除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和领域的少数企业外,都应当实行股份制。其中属于混合经济的应明确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不控股的股权结构;按市场导向和优胜劣汰原则,有些则要退出市场。对国有资本的优化进退要做出具体方案,垄断行业的改革要有具体安排。二是非公经济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 “特许经营”要有大的进展。根据行业特点,还要构建一批非公经济控股的混合型企业,一批优秀的大中型或 “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创造条件上市。三是普及现代企业制度,普遍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协调运转、相互制衡。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具有活力,生产经营规范守信。四是建议对包括证券市场在内的各类资本市场和证券机构的发育发展要有一些总体指标预测,如各类上市公司的数量、总市值、市盈率以及债券规模等。 防范避免风险问题 在政策支持方面,李毅中表示,要制定实施推动垄断行业改革,有利于实施混合所有制的有效措施。如垄断性行业放开竞争性业务,民间资本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实行 “负面清单”;IPO的审批制改为注册制,简化上市程序;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 “先证后照”改为 “先照后证”。培育发展各类产权交易市场,使股权、资产、知识产权、品牌商标等便利流转。以管资本为主改善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使国有企业有更大自主权。改进投资管理,减少行政审批,交由企业自主等。 李毅中同时提醒,发展实施混合所有制经济还要防范和避免发生风险和问题。 一是民间资本进入特许经营领域、放宽外资准入条件、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的重大决策,如果没有细则和办法,如果缺少路径图和时间表,如果不能落实到行业和企业,将可能仍停留在现状或改进不大。在具体运作中,还要防止非公资本被 “挤出”,以致挫伤投资人信心,导致人才、资本的大量外流。 二是如果对国有资本的进退把握不准,尤其是把 “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误读为 “退出一切竞争性领域”,可能导致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削弱。 三是对一些行业外资的进入要把握好尺度,即使是一般竞争性行业或服务业,也要防止 “全盘外化”,避免出现影响产业安全的问题。 四是明确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是多种资本优势互补、融合发展,防止在进退上争论不休,防止无端炒作,影响大局。 五是实施管理者、员工持股的激励机制,要防止分配悬殊,造成社会不公。实施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交公共财政比例是完全应该的,但要从实际出发,分步、分类实施,防止竭泽而渔,要给企业留有发展后劲。 警惕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保持固定资产投入的合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对此,李毅中在3月6日的全国政协经济组34组的小组讨论中建议,在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的同时,还要大力调整投资结构。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达43.6万亿元,同比增长19.6%,GDP达到56.9万亿元,同比增长7.7%,绝对值增加4.1万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大,增幅快,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李毅中说,如果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速,可能进一步诱发信贷扩张,赤字增加,加速卖地,甚至导致债台高筑,因此应高度重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及其潜伏的风险。 李毅中建议,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是必要的,但速度要控制,更重要的是要调整结构。一要减缓或控制对房地产的投入;二要减少对过剩产能的投入,下决心今后几年内不再新批过剩产业项目。此外,城市建设过度扩张也要控制,基础设施建设也要从长计议。 与此同时,要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在工业大而不强的情况下,不要再铺摊子了,而要在 ‘强’上做文章,注重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生产性服务业等。”李毅中表示。 据统计,目前我国技术改造投资占到工业总投资的42.5%,好的省份可以达到60%~70%,如果全国18万亿元固定资产投入的60%~70%都用于技术改造,效果将大不一样。 对于近年来十分突出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李毅中直言,应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 去年全国人民币贷款总额达到71.9万亿元,新增贷款8.89万亿元,同比增长14.1%。但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依然反映贷款难、贷款贵。究其原因,一是房地产过度扩张占用了大量贷款。二是过剩产能缺乏还本付息能力,但又不能退出市场,只能借新还旧。三是政府负债占用大量资金。四是银行体外循环占用资金。尽管总体信贷总量很大,但 “水到地头干”才是小微企业贷款难的真实写照,后者只好向影子银行、地下钱庄贷款,难以承重,苦不堪言。 李毅中建议,要从源头上调整投资结构,加快化解产能过剩,刺破产能过剩泡沫,同时控制地方政府负债,唯此才能最终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本报记者 陈祎淼 宋斌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