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汽车文明才有未来
稿件来源:本报讯
如何以 “人”为本,还路权于行人和非机动车,是树立我国汽车文明的首要任务。 在中国,没有红绿灯 “罩着”的时候过马路,如果有司机愿意主动停车让行人通过,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过马路的队伍人多势众,司机迫于压力不得不停车,一种是司机真心替过路行人着想主动停让。就笔者的生活经验而言,第一种情况比较常见,遇到第二种情况的概率极低,一旦遇到 “好心司机”停让,免不了生出一种终于可以沐浴汽车文明之毛毛雨的感恩之情。 可还有一种情况让人十分抓狂,那就是即使有红绿灯 “罩着”,十字路口的右转车辆总是一副“得理不让人”的架势,一辆接着一辆,后车紧跟着前车的尾巴 “顺势而行”,大多数时候等待过路的行人都抢不过这些武装到牙齿的速度机器,可当右转车辆呼啸而过之后,马路对面的绿灯已经再次跳转到了红灯。当然,也有一些 “不怕死”的路人敢与右转车辆中速度较缓者 “叫板”,不管不顾大步向前,只要没被撞上,后续路人快步跟上即可扭转先前的不利局面。 再看看城市里越拓越宽的机动车道和越来越窄的非机动车道,动辄宽阔无比的六车道、八车道,行人过马路的过程真可谓拿着生命与时间赛跑。 在一些中国司机的驾驶理念中,以 “车”,且以 “自己的车”为本的概念占据强势主导地位,而以 “人”,尤其是以 “他人”为本的概念基本没有。 下雨天的时候,笔者在十字路口等红绿灯总要在离马路八丈远的地方站着才能安心,因为身上的衣服曾不止一次被呼啸而过的车辆所溅起的水花给 “装饰”;夜间行车的时候,笔者最害怕相反方向驶来的车辆,因为总能遇到只顾自己痛快,不顾对面车辆感受的司机,他们永远开着远光灯,绝不会变灯。 笔者还曾亲眼目睹在前方行驶的一辆汽车突然强行向右车道并线,后方一辆正在超车的车辆“哐当”一声直接撞上并线车,相撞的部位瞬间腾起一股白烟,场面十分危险。 交管部门也应以人为本,设立更多的科学培训课堂和身体检查,以保障司机都能以最佳状态驾驶汽车,而非机械地考试和发证、审证、扣分和罚款。要知道,相较于驾驶技术的好坏和对交通规则的遵守,驾驶员的心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更为重要。在英国、韩国等发达国家,每年都会对驾驶员进行心理测试,并对驾驶员进行安全驾驶心理培训和测评,以确保其行车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而在我国,对于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关注还是空白。 汽车文明的发扬光大可以方便你我,而以人为本概念的缺失,则可能会断送汽车文明的未来。 (谌 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