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四排放是个牵扯甚广的社会问题
稿件来源:本报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27号公告称,“我部定于2014年12月31日废止适用于国家第三阶段汽车排放标准 (以下简称国三)柴油车产品 《公告》,2015年1月1日起国三柴油车产品将不得销售。” 伴随着这一公告,从2011年1月1日开始一推再推、没有准信儿的柴油车国四排放标准实施正式进入倒计时阶段。 有业内人士揣测,这一 “deadline”的划定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前不久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 “今年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并在全国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 “在环保问题上没有商量余地”有关。 实际上,从去年7月1日开始,根据环保部规定,北京、杭州、广州、成都、武汉等地已明确要实施柴油车国四标准,但实际情况是,由于油品的短缺和价格的上浮,国四车辆始终处在一个 “非主流”的尴尬地位。 彼时,主管车辆公告的工信部坚持“车油同步”,并未明确指出国三车辆何时停止公告。如今,国三车辆停售和国四排放标准实施时间已尘埃落定,是否说明实施柴油车国四排放已不成问题?实际情况远比人们想象中复杂。 根据笔者去年参与数次的国四实施准备调研活动来看,首先,国内主流商用车企业和相关内燃机企业在技术上已做好准备,其次,生产尾气处理液 (尿素溶液)的企业在技术和产品准备上,也正整装待发;再其次,在油品上,2015年我国将全面实施国四柴油标准,且柴油标准与汽油标准看齐。 然而,技术和配套产品、油品的准备,并不能完全解决国四排放升级所面临的问题。可以说,柴油车国四排放能否真正实施,是一个牵扯甚广的社会问题。 这个问题的背后有三极,第一极是作为生产工具的商用车,其用户对购车成本上升的极度敏感;第二极是,低排放标准的商用车带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已成为防治重点;第三极是想在用户、市场占有率和环保标准找到最佳生存点的生产厂商。 笔者了解到,国四排放标准的车辆,根据车型不同,车价要增加1.5万~4万元不等,再加上使用国四柴油与添加尿素溶液上涨的8%~10%的成本,对用户来说,这不是一个小数字,尤其在我国物流业乱象丛生、道路运输利润渐薄的情况下,“我为什么要多花三四万元来做一件不能带来相应经济回报的事”,这种用户心理将成为国四柴油车推广的一大难题,也将直接影响相关汽车厂商的销量和他们对待国四的态度。 这三极相互作用之下,或许还会出现当年国二升国三时,出现的 “假国三”现象——当时,走向国三的主流技术路线是高压共轨,但它导致整车成本涨幅较大,在考虑终端用户的需求和销量驱使之下,成本较低的EGR技术被生产企业广泛使用。这也导致了路上的国三排放标准充满水分,很多后处理装置被用户拆除,一些厂家甚至在国一、国二排放标准的车辆挂上了国三的合格证。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李昆生就曾说,在全国范围内,重型柴油车国三标准就没有真正实施过。 7个月后,国四排放标准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如何避免因成本上升与销量下滑而导致的弄虚作假,才是国四标准实施的关键。也只有在全国范围内走了 “真国四”这条路,才有可能切实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为大气污染防治做点实事。 (芦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