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企创新积极性高 尚需政策引导扶持
稿件来源:本报讯
本专题以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机械、化纤、高等院校为重点,调研了解科技开发在企业摆脱困局和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企业和高校在科技开发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行业和企业科技开发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情况。 2014年2月24~27日,中纺联调研组由孙瑞哲副会长带队,先后赴江苏阜宁、常州、无锡、张家港和太仓等地,实地走访了产业用纺织品、纺机和化纤企业9家和1所高校,召开了6次座谈会,20余家企业及相关政府官员、专家教授、企业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参与座谈。重点就阜宁环保滤料产业的转型升级、常州纺机企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前沿课题研究与产学研合作,以及汽车用纺织品、化纤熔体直纺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出路等进行了较深入的交流。 通过调研发现,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以及过多地由企业担当了创新的主体,而企业的规模尚小、能力不足,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弱,虽然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很高,但关键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科技成果推广乏力等,阻碍了企业创新的效果提升。国家应有针对性地对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 创新积极性高 成果有所显现 1.阜宁环保滤料产业转型升级 阜宁环保滤料产业集群是国内第三、华东最大的除尘滤料生产基地之一。现有企业140余家,2013年销售总额34.6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1%。目前,阜宁滤料产业集群以滤料为中心,向前端和后端延伸产业链,打造原料-滤料-装备相配套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部分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保持行业领先优势。如东方滤袋公司承担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 “高性能功能性过滤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课题;氟美斯 (博格)公司长期致力于滤料过滤效率研究,开发出长丝与短纤复合、针刺与水刺结合的先进生产工艺,通过科技研发,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储备了大量技术。 在推进滤料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对技改投入和科技研发给予奖励。对生产性新设备投入达300万元的,按设备投资额的10%予以补助,对购置进口先进设备的补助标准提高到15%;企业建立有独立固定场所的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研发检测新设备投入超100万元的,补助10%,进口设备补贴20%。通过政企合作攻关方式,为园区企业搭建集展示、检测、研发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水平。 2.常州纺机企业科技创新与发展 参加调研座谈的9家纺机企业以经编纺机为主,主要品种有整经机、整纬机、单针、双针床经编机、3D成型经编机等。同和公司生产纺机专件和细纱机,金昇实业并购欧瑞康实施技术品牌战略,宏大科技主要开发装备数字化自动化。在当前的行业形势下,纺机企业普遍更加注重加强科技研发,并重视以用户需求为研发创新切入点,带动提升纺机产品质量。如同和公司参与超大牵伸与全聚纺研发,八纺机对整经机进行系列深度研发,开发了碳纤维多轴向经编机;中迈源经编公司对双针床设计与控制系统的研发;五洋纺机对高速高效单针床、双针床经编机及全成形经编机的研发等。 宏大科技20多年来致力于纺织印染装备的自动化、数字化研发,获得了高回报率;金昇实业对欧瑞康天然纤维及纺机专件实施并购,加速纺机企业国际化进程。有的企业通过整机与专件、机械与纺织产品的配套研发寻求整合优势。如同和公司把业务从专门生产专件扩展到细纱机生产,把纺机专件的生产及设计优势应用于整机生产,以提升整机水平,同时在整机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又可不断优化专件的设计与生产,带动专件创新;五洋纺机公司开发了3D全成型经编机,并进行产品开发,将机器生产销售与内衣、袜子等后道产品的设计生产结合起来。 3.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前沿课题研究与产学研合作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是我国创办早、师资力量强、学术水平高的纺织服装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学院的科学研究紧紧围绕行业的需要和发展,近年来承担了5项国家863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32项省部级项目、300多项企业委托项目。目前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正在研究的重点项目有:废弃聚酯纤维回收及资源化再利用的研究、物理法制备功能纺织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基于结构再设计的 “高性能淀粉基纺织浆料”生物法制备技术、纳米颜料湿法纺丝原液着色关键技术研究、细纱优质高速高效瓶颈问题研究、经编3D成形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机织无弯曲织物的研究、基于民族化元素的服装品牌创新研究等。 4.汽车用纺织品和化纤企业情况 江苏中联地毯有限公司创建于1985年,1995年进入轿车地毯行业,主要产销欧美系、日系轿车用针刺地毯。公司年产能1800万平方米,可配备约240万辆整车,市场占有率27%。公司通过整车厂验厂认证,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并与整车厂联网形成高度一体化供求管理系统。按整车设计要求保证车用地毯品质。每一款车型的地毯都需要经过专门设计,品质需要经过专门认定。汽车针刺地毯所用原料均为有色再生涤纶短纤维,每年用量在8000吨左右,拓展了再生纤维的用途。 化纤方面走访了张家港欣欣高纤股份、太仓振辉化纤两家专业生产POY、FDY、DTY等差别化聚酯涤纶长丝企业,均为年产40万吨生产规模。总体来看,两家企业均是研发型企业,重视科技开发,主要生产差别化品种。在科技开发方面,企业注重开发柔性化、在线添加技术,生产超细、异型、阻燃、凉感等功能化纤维,寻求产品差异化,满足下游企业多元化需求。同时也在加强后道面料产品开发,带动纤维销售。积极开展管理创新,挖掘内部潜力。如欣欣高纤开展的 “内部名牌产品”评选活动,每月对公司产品进行考核。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企业创新能力较弱 关键技术创新企业投入不足,企业科技开发缺少引导和政策、资金支持。企业承担科技开发风险能力弱,科技开发缺少战略决策评估支撑,也面临着市场风险以及产权不受保护等问题。 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难度大 企业自有的科技成果具有私有性,高校的科研成果一般也与企业共享而难以推广,同时也缺乏行业性科技成果推广服务平台加以支撑。科技成果推广缺乏有效的市场运作机制。自主创新成果在市场获得成功后,不能大规模快速形成生产能力,错失发展良机。 产学研用等资源还缺乏深度整合 拓展产学研用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搭建高效的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利用好现有的技术中心等一些硬件条件,都有待进一步加强。产业用纺织品的下游企业和终端应用重点基本都在纺织行业以外,产品应用技术和市场推广难度很大。 有关政策建议和行业措施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被侵权企业进行维权,而且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为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 推进产业用纺织品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加强与下游企业及相关机构的跨界合作,与下游共创价值链,积极争取政策扶持,提升产业用纺织品话语权。 大力推进数字、智能、高速高效纺织装备开发,在纺机关键装备的研发上予以立项,加强支持。 以科技开发为内生动力,推动企业内涵式发展模式创新,提倡专业、专注的创新精神,打造细分领域的小巨人。 推动标准工作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于市场化改革。以基础标准、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为重点,为建立统一市场提供技术支撑,而将产品的基本性能要求交由供需双方解决,同时加大产品健康安全标准的实施和监管,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努力提升协会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研发主体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搭建产学研用科技创新平台;开展行业和专业领域的科技发展、产品开发趋势研究,为企业科技开发投资决策提供参考;搭建科技成果发布、交流平台,建立技术服务推广市场机制。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