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困境空前 焦化行业或再现年度负增长
稿件来源:本报讯
今年上半年,焦炭价格持续下跌,出现了多年罕见的局面。焦化企业的亏损面已达历史最高的53.04%,亏损企业合计亏损额为99.67亿元,多数焦化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中国炼焦行业协会近日召开的2014年上半年焦化行业经济运行信息通报会上,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崔丕江表示,焦炭需求减弱的趋势已经显现,预计全年焦炭产量在4.64亿吨左右,将可能再现年度的负增长。 崔丕江表示,在节能减排的刚性约束与日俱增的背景下,我国焦化企业的生存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改革创新、应对挑战,已成为焦化行业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课题。 产量价格双降 市场需求趋弱 据国家统计局快报统计,2014年上半年,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和钢铁产量增长放缓的影响下,全国焦炭产量已经连续4个月负增长。全国累计生产焦炭2.3亿吨,同比下降1.1%。全国28个焦炭产区中,有13个省 (市、区)同比减产合计991万吨。上半年,全国焦炭平均日产量为127.07万吨。按此水平计算,炼焦行业协会预计,全年焦炭产量应在4.64亿吨左右,将可能再现年度的负增长,焦炭需求减弱的趋势已经显现。 从焦化产品进出口看,1~6月,焦炭出口量累计39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幅达160%,尤其 5月份出口量为100万吨,创2008年以来单月出口量新高。崔丕江指出,由于我国焦炭出口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出口产品资金的回笼有保障,若保持上半年焦炭出口水平,预计全年焦炭出口量应在800万吨左右。焦炭出口平均价格为221美元/吨,同比下跌13.67%。 “焦化产品出口仍具有一定的开拓空间。”崔丕江同时指出,各进出口企业一方面应避免因无序竞争而低价出口造成产品价值的无谓损失;另一方面,应及时把握国内外市场供需及价格信息变化,避免造成进口产品价格的不合理上涨。 从市场供需走势来看,竞争激烈,矛盾愈加突出。从今年初起,焦炭的价格持续下跌,出现了多年罕见的局面。2013年,焦炭平均价格为1396元/吨,其中最高价格为1632元/吨,最低价格为1260元/吨。2014上半年,焦炭平均价格为1122元/吨,其中最高价格为1268元/吨,最低价格为1069元/吨。焦炭平均价格下降274元/吨,下降幅度近20%。而部分地区焦炭价格最高下跌400元/吨。 分析焦炭价格大幅下滑的成因,崔丕江认为,既有炼焦煤价格下降的因素影响,更反映出国内焦炭市场需求疲软、产能严重过剩、定价机制不严谨的无序竞争状态。 当前,炼焦煤供需正在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上半年,由于焦炭产量同比下降,炼焦煤市场的供需状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前6个月我国累计进口炼焦煤3103.79万吨,同比下降12.15%;平均进口价格为111美元/吨,同比下降20.43%。而7月中旬国内主焦煤产地太原地区的出厂含税价为820元/吨,比2013年底下跌290元/吨。今年以来,尽管山西、陕西、四川、内蒙古等部分产煤炭省、区出台了多项救市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煤炭企业的经营困难,对稳定焦煤出厂价格有一定支撑。但是,国内外炼焦煤资源总体宽裕,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态势更趋明显。 从行业生产经营情况看,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焦化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14.46亿元,同比下降6.34%,盈亏相抵实现利润为亏损32.89亿元,同比利润下降420%,焦化企业的亏损面已达历史最高的53.04%,亏损企业合计亏损额为99.67亿元。上半年以来,焦炭价格一直延续着持续下跌的状态,由于焦炭降价的幅度远远大于主焦煤的降价幅度,一些地区炼焦企业开工率较低、企业生产不稳定,对炼焦化工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效益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以及企业平均高达77.8%的负债率,银行贷款难度加大等因素,使多数焦化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适应经济新常态 积极应对四大挑战 展望焦化行业下半年运行发展趋势,崔丕江指出,总体看,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趋稳向好。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要远大于下行的压力,所以中国经济有能力、有潜力、有回旋余地,有条件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4月份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定向降准、简政放权、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减轻小微企业税费等政策效应已经有所体现,考虑到下半年铁路、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的陆续启动,将会支撑经济的增长不会低于上半年的水平,对保持钢铁和焦化产品的一定增长需求,应是利好的因素。 与此同时,在焦化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微利经营的状况将是常态。崔丕江表示,各焦化企业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尽快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应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 要应对经济发展方式变化的挑战。各企业对经济增长减缓,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优胜劣汰的形势变化,应做好长期的、充分的思想准备。焦化企业应彻底抛弃依赖市场明显回升而实现盈利的想法,真正转向依靠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全面系统地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生产要素配置,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技术与管理创新,加大全流程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持续提质增效的能力。 要应对市场供需状况变化的挑战。我国焦化行业焦炭市场供需矛盾日趋加剧,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据测算,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焦化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平均在70%,比2013年又有明显下降。今年工信部下达给全国相关省区要淘汰落后和过剩焦炭产能1473万吨,但上半年却又有新建项目投产的焦炭产能1182万吨。同时,以钢铁为主的相关焦炭用户也进入到需求增长的减缓阶段,加之资金紧张和压缩焦炭库存周期,迫使焦化生产企业必须调整生产节奏、调整市场经营模式。崔丕江建议,要重新审视企业的产品和市场定位,高度重视由于不稳定用户和过高的物流成本,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当前,焦化企业务必强化资金的风险管控,确保资金链的有效衔接,首先保证简单再生产和职工工资的正常运作。 要应对企业生存发展环境变化的挑战。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正在逐步成熟和完善,对企业市场准入要求越来越严格规范,门槛也在不断提高。例如, “钢铁行业规范条件”、 “焦化行业准入条件”;特别是节能环保的一系列法规标准的颁布,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约束明显增强,企业能源消耗达标和环保达标的任务更加紧迫。科学发展、生态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任何企业和单位都必须牢固地树立依法依规经营和发展的理念,否则必然被历史和社会淘汰。 要应对企业深化改革、运行机制变化的挑战。我国的各方面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时期。特别在当前困难的形势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科学的运行机制、统一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都需要与时俱进、重新审视、正确定位。企业深化改革,必须以人为本,建立有利于人尽其才,有利于员工成长并获得相应待遇的有效机制。崔丕江建议,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巩固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出阻碍生产要素活力的重点问题,制定有效措施,持续推进。 (本报记者 司建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