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竞争力 纺织业将重点推智能生产线
未来的纺织行业是什么样子?纺织行业就注定了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吗?在中国逐渐失去人口红利的时代里,纺织行业就一定要按照经济规律由中国转移到人力成本更低廉的东南亚、南亚甚至非洲吗?纺织行业的智能制造究竟是什么样子?日前由工信部、江苏经信委、中国针织协会联合在江苏常州五洋纺机举办的全国针织行业智能制造现场交流会,告诉了人们不一样的纺织的未来。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透露,为了全面提升纺织行业的竞争力和智能化水平, “十三五”期间,中国纺织行业将重点推出六条智能生产线,而在常州召开的针织行业的智能生产现场交流会,也揭开了 “十三五”期间在纺织全行业推广六条智能生产线的序幕。 五洋纺机的示范作用 在常州市武进五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的服饰展厅里,偌大的展厅里从无缝内衣到旗袍、各种长袜短袜丝袜、泳衣、情趣内衣、运动服等7个系列的上百种产品,均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全成型无缝服饰,而且均由一台3D智能全成型经编机编制而成,其特点是:上机后一体织造出来,无缝,过程中不需要传统的制版、裁剪、缝合的工序。 “该经编机生产管理系统可以对生产系统内所有的经编机进行一个实时的数据采集、远程传输、远程控制,对生产环节进行一个全面的信息化、标准化管理,”经理高燕介绍说, “通过我们现有的中央管控系统的合理调配,也可以对人员的高效性作比较合理的安排。”在五洋子公司艾诗丽有限公司,这家由五洋纺机延伸出来专门用五洋的纺机生产服饰的样板公司里,车间里的挡车工一个人同时可以操控3~4台双针床,这个效率是双针床行业里的3倍以上。 总结起来,这套五洋纺机生产的全成型智能化生产线有四个优势:第一,成本低,因为省去了传统的制版、裁剪、缝合的工序,而且实现了一人开3~4台机,至少可以减少30%的人工成本,而且,智能化的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全面信息化和标准化管理,在管理方面也可以减少大量的成本;第二,在保持能耗低和用人少的同时,产能还比普通经编机高出5倍多;第三,避免了粗糙的缝合线,一方面提高了服装的舒适度,另一方面还充分发挥了经编织物的优点,花型精致突出,不勾丝不脱丝;第四,可以真正实现个性化定制,因为服装的尺寸、款式、花型都是柔性设计输入机台生产的,这就不需要针对某一个订单单独进行服装打版,从而减少个性化定制的成本、缩短定制的周期。目前这个项目已经获得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5项,设立行业标准1项。 其实这只是五洋纺机下属的纺织工厂的一个样板车间。而五洋纺机本身,这个以生产经编机为主的纺织机械生产企业,其开始于2011年的经编生产线项目就被国家工信部确定为首批智能制造装备示范项目。据五洋纺机副总经理王水介绍,这项目前已投资1.8亿元的数字化工厂,是五洋纺机与中科院程序所、上海交大、东华大学、南理工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共同合作建设的,它从产品源头设计开始,构建了8个板块的智能化管理体系,包括设计与验证系统、自动化焊接系统、智能加工系统、智能装备系统、整机智能设计系统、基于互联网与智能的监控系统、信息化系统等八大系统。 “事实证明,五洋纺机的这条道路是正确的,我们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公司成本大幅度降低;产品性能提高了,管理成本降低了;销售数量提高了,营业成本降低了;竞争水平提高了,服务成本降低了;公司品牌的美誉度提高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借助智能工厂,我们的新品开发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王水说。目前,随着几款明星双针床的红火销售,五洋纺机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全球双针床经编机的领跑者。 五洋纺机董事长王敏其谈到五洋搞智能工厂的初衷时说,是国际、国内不断加剧的竞争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迫使五洋另辟蹊径打造与众不同的竞争力, “这是我们企业的转型升级。我们企业已经诞生了29年了,如果还是传统的路子,肯定很难应对现在残酷的竞争环境。”尝到甜头的王敏其说,真希望国内的同行更多地看到这条路并也投身其中来。 “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就是为我们制造业在新时期的调整方向提出了新的目标,明确了新的方向,”工信部消费品司司长高延敏说, “这是一个大的工程,我们将来怎么来落实这个大的工程,我们这样的一个现场交流会就越来越显得必要。因为一个国家的大工程就是靠这样一些重点项目来实现。” 将推出六条智能生产线 工信部装备司重大装备处副处长浦雪刚指出,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建设制造业强国的三步走战略,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瞄准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等关键环节。要顺应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的发展趋势,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入融合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等数字化水平。 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介绍,目前正在编制的纺织行业 “十三五”规划里将推出一些智能制造的重点工程, “我们初步确定, ‘十三五’期间,要形成和推广六条智能生产线。”这六条线包括:纺纱生产线,是从棉花到纺纱的整个过程,现在基本实现了智能化和信息化,其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还没有实现自动化,但是技术方案已经具备。涤纶长丝生产线上,目前我国在自动落丝、自动络筒到后面的自动检验、自动包装、自动运输、仓储等方面都已经完成自动化,前面部分还没有,把这个缺失环节解决之后,整个涤纶长丝生产过程我国也基本能实现自动化甚至是智能化生产。针织行业的智能生产线,目前针织行业主要分为经编、纬编和横机,五洋纺机的经编3D织造,实际上也是经编行业智能制造的一个雏形;在纬编方面,我国已经领先世界首先推出了纬编机和横机两机一体化形成的立体的机型;在横机上,我国也已经形成了横机自动成型之后完全靠自动化的缝边机械来完成的自动化生产线。印染生产过程自动化,我国已经在断续生产线上推出了几条自动化生产线;在连续印染生产线上,我国也已经在传统生产线上改造成功了自动化生产线。无纺布自动化生产线,现在在棉纺的生产线中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服装缝制过程的自动化,前道的自动测量、自动制版、剪裁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后面的检验、包装、入库等也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但是在服装的生成也就是缝制过程还是一个劳动密集的过程,但目前随着服装生产的模块化发展,缝制过程的自动化为期不远。 高勇称,上述几条生产线如果都能顺利实现自动化,我国纺织服装的生产就基本告别了劳动密集, “通过这些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生产线的推出,最终把纺织服装的生产过程实现了在全球领先,真正实现纺织强国目标。这些都实现之后,劳动生产率也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我们总说劳动成本过高,所以我们不得不把劳动密集型行业往国外转移, “过去纺织行业的每一次区域转移都是经济规律在主导,而如果我们中国还是要按照老的规矩走下去的话,那么我们中国的纺织业可能就会像某些媒体说的那样,走向末路。”高勇认为, “十三五”期间,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整个行业的拐点,如果不实现这种调整,不实现产业升级,纺织行业可能真的要转移到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去, “所以我希望全行业都加入到这种建立新的生产线、形成新的竞争力的活动中去,只有从根本上提高生产的效率,才能真正地使真个行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工业报记者 侯欢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