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已成大势所趋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如何?会有什么样的障碍?今后它会以一个什么样的形态继续发展下去?在2015中国两化融合大会上,中国两化融合咨询服务联盟秘书处高晓雨介绍了其研究成果 《互联网+发展概貌》。 研究认为,产业互联网是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将技术与基础设施、业务架构设计、信息资源产生与处理、应用与商业模式等全部结合到一起,未来我国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将会迎来新一轮信息化变革。 产业信息化的根本性变革 我国经济的结构性减速已经成为新常态,我国不再以数量和速度作为考量标准,更多的是关注效率提升。互联网本身是具有一种打破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源配置来改革产业组织、产业结构这样一个作用的,所以它也成为促进我们国家经济提升的重要方式。 我国接入互联网已经21年,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在关注互联网。我国已经从最初的基础初创期产业形成期、快速发展期,走到了现在的融合创新期,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过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 中国两化融合咨询服务联盟秘书处高晓雨认为, “互联网+是产业的互联网化,也就是产业互联网,它不同于传统的只把互联网当做一种工具的传统信息化,它是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将技术与基础设施、业务架构设计、信息资源产生与处理、应用与商业模式等全部结合到一起,使诸多方面都会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新一轮信息化变革。” 互联网是一个平台,是一个传输的渠道。在与产业进行结合时,如果把物理空间中实现的过程放到网络上来实现,传统产业的效率可能就提高了,如果每一项任务是可以数字化完成的,那么它的成本就降低了。所以说互联网+产业,物流产业+互联网,最终的目的都是使成本降低,效益提高。 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会催生多种新业态、新模式,跨界融合越来越多,很多创新不能够以当前的一二三产的产业标准来划分,现在已经有很多这样的创新企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但现在呈现的特点还比较少,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的空间。 以互联网+工业为例,在整个工业过程之中,不仅有生产的数字化、网络化水平的提升,还有具体产品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原来生产力低下的商业模式被具有创新力的商业模式所取代,最终会带来一种业态模糊的状态。这并非是一个链条式的发展,而是每一天都会产生的交互式变革。 从当前来看,智能装备开始普及,两化融合进一步发展,制造业生产方式持续变革。骨干企业由研发设计向产业链综合协同创新转变,在这方面红领集团、海尔集团都做出了非常有益的尝试。 高晓雨表示,未来的经济形态主要是平台经济,平台经济有三种形式,一个是基础类服务平台,比如像工商银行现在提出的支付、融资、投资理财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再有一个是具有行业专业和区域特色类的平台,比如数码大方工业云服务平台,整合资源聚合在一起。第三种是互联网通信和新兴领域信息服务平台,比如说政府主导、多方共建共享的平台。新业态就是所谓分享式的民生服务、个性化定制消费、众包式创意活动、网络化小规模制造,比如说像租车软件,未来一定是以这样的形态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突破目前体制机制障碍 针对互联网+发展的一些障碍,高晓雨表示,首先是体制机制制约了现在互联网+的发展。例如互联网平台就是处于没有标准、没有门槛、没有机制的状态,而且门槛很低,导致竞争非常激烈。其次是我国信息、通信业的基础设施水平还需提升。 高晓雨提出了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是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很多地级城市已经在这方面做了探索,像浙江金华围绕信息共享实现了企业信用行为的跨部门联合监管。其次是加快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在这里面信息资源开放共享非常重要,现在国务院已经出台了工业大数据的发展行动指南,里面也提出要开放共享政府数据,推动政府的现代化治理水平。再次是推动关键技术研发,搭建技术创新生态体系,包括产业联盟。最后是优化人才培养战略,提升国民素质,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现在由中央网信办牵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正在制定一个框架。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孙郁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