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 卡特彼勒基金会主席在MicheleSulivan女士在其徐州旗舰工厂举行“在华40周年,建设美丽中国”庆典仪式上宣布,该基金会将在2015到2016年度在中国投入约1600万元,支持农村儿童学前教育、农村和打工子弟职业教育等多项公益活动;此外,卡特彼勒基金会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设立 “卡特彼勒备灾减灾专项基金”,该专项基金第一年的启动资金约为160万元。
高二庆在2000多人的注视下,10月22日从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兼首席采购官柯雷博手中领取了一枚沉甸甸的纪念奖牌。
帮助本土供应商成长成功 作为国内最大的斗铲类产品制造商,高二庆任董事长的徐州巴特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3月,他的公司成立当年即为卡特彼勒徐州工厂提供专业生产配套,是卡特彼勒在中国的第一个供应商。
徐州巴特在2004年就按照卡特彼勒的要求,引入并推广六西格玛标准,2007年又引进运用卡特彼勒供应商管理体系。巴特公司早在2005年就已经取得卡特彼勒全球供货认可,作为卡特彼勒的银牌供应商,巴特三年前已随卡特彼勒到泰国建厂。
在今天,像徐州巴特这样能满足卡特彼勒严苛考核条件的国内供应商已达350余家,其中有103家供应商通过了 “优秀供应商质量认证” ,这里面包括45家企业获得铜牌,34家企业获得银牌,18家企业获得金牌,6家获得白金。
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座椅制造商,浙江天成自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邦锐说: “2002年我们的第一次尝试并不成功。看似简单的座椅,卡特彼勒设定了非常详尽、非常高的指标。”
陈邦锐的公司经过三年的努力,在卡特彼勒的全力支持和自己公司员工不懈努力下终于拿到了第一张订单。他的体会, “卡特彼勒不仅是在帮自己寻找优质配套资源,更是在帮助零部件商成长、成功。”
中国工业与世界一流强国相比,其关键零部件、基础元器件的差距是巨大的。从普通零部件起步,也不失为一条缩小差距,通往高端的奋进之路。
“关键配套体系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具机会和想象力的领域,但却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江苏恒立高压油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邱永宁认为,在产品、技术、制造体系等很多环节,都客观存在天花板。
他所在的公司2008年与卡特彼勒接洽合作,在经历了几个极富 “试验性”的项目并取得成功后,2010年正式成为卡特彼勒全球配套体系的一员,目前其业务实现了快速发展,其产品不仅为卡特彼勒配套,也为中国本土品牌企业配套。
卡特彼勒的中国本土采购始于1995年,通过与卡特彼勒的合作,这些供应商已经全面提升了自身的营运能力,已然具备了和国际竞争对手相媲美的竞争能力。
独特的端到端全球业务模式“您希望在供应商心目中得到什么样的评价?” 针对中国工业报记者的这一问题,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卡特彼勒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其华的回答是: “我期望成为他们的战略以及业务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发展中价值的体现者。”
陈其华所说的价值体现者,实际上就是对卡特彼勒独特的端到端的全球业务模式的完美诠释。
这一模式的具体体现就是卡特彼勒为客户打造一个帮助客户取得成功的高质量标准的产品理念和实践。它也体现在通过合作,打造共享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10月22日,卡特彼勒在其徐州旗舰工厂举行 “在华40周年,建设美丽中国”庆祝活动。
在庆典仪式正式开场前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有记者问陈其华如何评价卡特彼勒前40年在华发展时,陈其华说,我们拥有 “与众不同的端到端的业务模式、全球战略的理念和计划,以及我们的企业文化,会给卡特彼勒和我们的合作伙伴未来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实,卡特彼勒的全球战略理念也与供应商息息相关。
长久以来,卡特彼勒把中国作为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的市场, 中国作为卡特彼勒全球的重要战略制造基地不是一句空话。
2015年其徐州工厂有超过60%的产品出口到中国之外的地区,与之配套的供应商的产品当然也就随之漂洋过海。可以想象, 卡特彼勒在中国打造的供应链体系会健康、稳定地应对最近四年行业持续下滑的挑战。
说到卡特彼勒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陈其华强调的是以 “正直,承诺,团队合作,卓越,可持续”这种行为价值指导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指导卡特彼勒同客户、代理商、供应商、行业、政府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今,这样的企业文化已在中国生根发芽。
回顾卡特彼勒在中国40年的发展历史时, 这家公司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进步所作的贡献,不应忘记。
上世纪80年代 卡特彼勒一条龙的产品技术的引进,使中国20多家行业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上世纪90年代,卡特彼勒徐州工厂是第一家外企在中国投资建立的液压挖掘机制造企业。20多年以来,卡特彼勒不断地和代理商、供应商精心打造整个产业链。
进入到21世纪以来,卡特彼勒把全球的业务模式带到了中国, 把卡特彼勒融资租赁业务以及卡特彼勒再制造、卡特彼勒现代物流带到了中国。
工程机械行业在最近四年来持续地下滑,目前尚无企稳迹象。 对此,卡特彼勒怎么看?陈其华的观点是,行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然要寻求转型,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陈其华认为工程机械、矿山资源、发动机动力系统作为卡特彼勒传统的业务板块,也必然会有更多的机会,尤其是国家目前立足于以科技创新、城镇化发展、一带一路、产业升级以及绿色能源的发展,这些发展方向必然会对卡特彼勒的业务,尤其是基础设施产业带来新的驱动。
卡特彼勒在过去90年中的不同经济发展时期,不断战胜经济挑战,才锻造出一个更坚强的卡特彼勒的产业链,实现了更好地在行业中取得发展。陈其华很有信心: “我们和合作伙伴一起迎接未来,创造更好的未来,与中国一起成长,建设美丽中国。” (中国工业报记者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