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记者
陈栋栋 “发展实体经济没有捷径可走。如果没有工业和科学技术作为支撑,赶上发达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7月15日在第十三届中国工业论坛上指出,一个强大的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是实现 “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需要。
陈元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做出重要论述,不仅为中国制造赋予了新的时代定义,也为中国制造突围破局指明了方向。 “中国制造的信心源于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资本脱离了工业就是洪水猛兽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是我国60多年工业化积累的结果。我国不但在国内要有很强大的工业和制造业,还要寻找全球的市场和技术,发挥我国工业的吸收与合作能力,壮大自己。这种吸收合作与壮大的基础是我国几十年来积累并拥有的工业技术。工业的技术链、专业链的发展水平,以及全球的吸收和整合能力是我国工业的核心能力。
“但很可惜,这个核心能力并没有被认识和重视。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制造业国家,制造业国家要在产业链上向高端走,无疑需要科研、技术和资本共同作用。但仅有这几项要素是不够的,因为资本跟技术结合之前是不存在的。”陈元指出,有了工业革命才有了资本主义,有了工业革命才催生了有规模的市场,有了市场才产生资本。很可惜,相当多的人,包括读资本论的人、反资本论的人、主张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的人,都把技术和专业能力的集聚和发展扔在一边。“如果是我们自己扔到一边,就等于自行丢掉一条腿,丢掉一个向前和向上行走的重要支柱。”
陈元分析,美国作为强国一靠美元、二靠美军,而美元靠美军,美军靠科技,强科技是美国向全球输出科技产品的源头,也是向全球输出美元的源头,占据了全球化链条的顶层。我国还处于全球化链条的中下层,以制造业为主,技术来自西方国家,工业制造多以仿制和逆向开发为主。
如果没有强科学、强技术、强工业,我国就难以追上美国,即使我国GDP超过美国,也达不到真正的强国地位,全球对中国的信心很难超过美国,科技和工业的短板会限制对人民币的信心,人民币也很难胜过美元。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
资本主义经济的科学底子、工业技术底子和工艺底子比我国好很多,即便我国现学现补还是落后。因此,很多人特别是学生走出国门去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虽然我国当前的工业技术水平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明显提升。但遗憾的是, “海归”只是有了数量上的增长,并没有推动技术水平的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人才也出现了迅速分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把资本和价值看得很重。大量人才出国学习工商管理、贸易、金融和资本运作。回国后虽然对国家发展也有帮助,但相对有限。如果这些人是去学习科学技术,回国后对我国工业科技的提升将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个国家应该有一批人终生致力于工业发展,而国家则要给他们极高的荣誉、社会地位和一定的政治地位。” 陈元指出,牛顿在发现牛顿三定律和微积分后,在英国得到了地位和全民族发自内心的尊敬,成为国家的重量级人物。
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国需要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党中央、国务院在6月印发了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强调产业工人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是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力军,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
提到产业工人就不能不提 “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制造,当以品质为生命”。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也被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只有以 “工匠精神”锻造世界品牌,中国制造才能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所在。没有优良的品质,制造强国就立不起来。目前,中国制造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还仅仅是个开头,未来仍然任重道远。
陈元分析,造成人才迅速分流的原因,一方面有些人把资本和价值看成万能,同时,相信资本超过相信科技。资本的确很重要,但资本脱离了科技和工业,就会成为洪水猛兽,就会出很多问题,也成不了大事。另一方面是西方的封锁和制裁。凡是涉及军事的、军民两用的专业,都不让华人进入。科技链条顺着价值链条往上走,靠外国不是一点路没有,但机会已经很少,只能靠自己。
(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