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正处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的决战期,而 “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是重要的目标,要从三方面实现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驱动引领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二是尽快改变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增幅严重下滑的状况。三是工业占GDP比例不宜再快速降低,要保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一)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驱动引领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当前我们正处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的决战期。而 “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是重要的目标。推进 “两化”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的指示,我理解是用信息化来驱动引领我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推动当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是新产业的灵魂,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必须着重于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尤其要重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瞄准世界科技发展趋向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十七项重大科技专项, “十三五”都要突破;还要组织好区域特色科技攻关和行业共性技术攻关。要发挥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将核心、关键技术转化为行业专有技术,最终成为企业的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在科技攻关中,大数据、高速运算、三维描述、仿真模拟等数字化、信息化工具大大的提升了研发研制的效率和水平。2016年我国研发设计数字化工具的普及率已达61.8%。
信息技术是创新创业的推动器,信息技术与相关专业技术结合催生出新的尖端科技产品。如在国家十七项重大科技专项中,前三项 “核高基”、 “集成电路”、 “无线通信”是电子信息技术,其余从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生物医药及器械、大飞机到航空、航海发动机大都是专业高新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在掌握信息化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强信息基础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各类尖端学科,尤其要注重相互渗透融合交汇产生的边缘学科、前沿学科。如拟列入新一轮重大科技专项的“人工智能”,就是计算机、信息论、控制论等信息技术与数学、哲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结合。
当今发达国家正在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纷纷出台规划,抢占制高点。据悉我国有关部门正在编制人工智能和专项规划,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们应当积极响应。如今超高速计算机、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可穿戴智能终端等已经或正在产业化,随着低功耗轻量级基础软硬件技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高性能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等的研发突破,将会加深人工智能在工业、制造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国应努力抢占创新和应用的先机。
第二,信息技术广泛集成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行业。将电子信息技术嵌入到产品中提升了产品的功能和附加值。如汽车电子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了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液晶显示替代了阴极射线管,进而推出了智能电视。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技术结合,生产装备的数字化,工艺过程的智能化使精准制造、极致制造成为现实。智能制造是 《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要抓住智能技术的创新转化、推广应用这个关键,从打造智能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构建智能制造网络平台等做起。工业互联网将企业和市场、生产与消费无缝联接,实现了从定货、设计、采购、制造、销售、服务全流程,以及质量跟踪、检测检验、故障诊断、远程运维、安全保障、节能减排等全方位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