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17(第11届)中国日用化学工业论坛管理法规高峰论坛现场。
“每两年一届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论坛是一次日化行业的技术盛典,它对于提升全行业科技创新的热情与动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一直在提示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走出一条有特色、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日化之路。”在7月18~20日于广州举办的 “2017(第11届)中国日用化学工业论坛”上,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院长王万绪一语中的。
自1997年创办以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论坛已经走过了厚重的20年。本届论坛以 “前行,永无止境”为主题,既是对论坛20年的回顾与总结,也是对论坛未来的展望与期许。
无论面前充满怎样的挑战,对于技术的探索、对于产品的创新、对于品质的坚守、对于未来的期许,都是永无止境的。基于这一宗旨,分享技术前沿、商议核心问题、探寻行业未来发展,显然都是此次论坛的题中应有之意。
审视自身优劣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日化行业潜力巨大。据统计,2016年,我国日化行业市场容量超过3000亿元,2012~2016年间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在众多国内外日化企业谋篇布局之下,中国日化市场的竞争极为激烈。
中国香精香料化妆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慧良以中国化妆品行业为例,对于日化行业进行了极为精准的梳理与反思。
李慧良认为,我国化妆品行业具有巨大的产业规模扩展空间,2017年将达到约3580亿元规模,未来五年我国化妆品销售将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化妆品市场预计2014~2019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0.3%左右。
有着在化妆品一线市场长期打拼经验的李慧良,深谙中国化妆品行业的优势所在。 “中国化妆品消费市场增长高于整个消费品市场的平均增长率,且增长态势稳定。外资品牌对中国文化不能精准把握,造成产品不能有效贴近消费者,导致其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外资日化企业在中国化妆品研发布局方面存在短板,在时效上经常跟不上日益变化的中国市场,客观上为本土品牌的发展腾出了空间。”李慧良认为,这些优势让本土品牌有着独特的发展空间。
但他同时指出,在企业经营方面,许多成规模的本土化妆品企业在发展上呈现出要么止步不前,要么随波逐流式的自然增长态势。而且一个比较窘迫的问题是,对国内民族化妆品企业而言,时至今日还没有形成适合中国化妆品企业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对此,广东省材料学会名誉会长梁振峰深有同感,他认为,尽管2016年中国本土日化在占比上首次超过外资品牌,但同质化问题仍很严重。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论坛作为专业品牌学术技术论坛,应该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寻求突破之路。”梁振峰说。
寄望突破瓶颈 众所周知,日化行业向来不乏惨烈的竞争。多年的市场角逐也让各方力量的真实情况凸显出来。
就本土品牌而言,其短板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具体表现在:大量资金投入在市场营销的前端,比如广告、请明星代言等低级别营销;产品研发多模仿国际、国内大品牌,缺乏自主研发高水平化妆品的人才组合和技能;过分依赖OEM,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缺乏产品原创新,不具备自主研发化妆品全新原料的能力;大部分产品品质不高,且缺乏差异化,价格战和渠道竞争是主要竞争手段。
李慧良认为,造成这种窘境的原因极其复杂,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企业决策者急功近利的心态严重,往往重渠道轻研发,重噱头轻品质,重虚荣轻实际。
“而这必将导致了如下问题,管理层不懂或者不善于经营品牌,研发与生产管理明显滞后,务虚主义盛行,缺乏懂产品创新又懂市场营销的创新型管理团队。即便有这样的团队,也会因各种原因得不到重用。”对此,李慧良深感痛心,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就能明白,为何与在华外资企业相比,国内有影响力的化妆品企业规模基本都在年销售额2亿元到20亿元之间,难以突破。”
问题很明显,但如何突破瓶颈?
李慧良认为,要建立系统创新思维,把产品创新、渠道创新、营销创新、生产制造创新等形成共生创新系统,产生交互迸发合力;要真正重视产品研发,企业决策层转变重视市场营销前端,轻视科研开发后端的经营思路;创建品牌与产品生态系统,强化以品牌建设为核心,不断提升产品力的市场营销模式,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的生态系统;创立科学的决策方式,改变仅以领导层的想法为决策依据的品牌运作和新品开发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注重人才培养。
探寻变革之路 “时代变革之下,唯有创新才可生存。创新驱动是中国品牌崛起的必由之路。目前的市场情况是,泛泛的产品太多,小众的有特色的产品较少。对此,行业必须要协同创新,需要尽快找到精准的突破口。”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董银卯的一席话,提供了一个思考与革新的方向。
如何创新?如何差异化?如何构建中国日化新格局?
大千高新科技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磊认为,针对国内某些日化企业产品停滞,中高端产品缺乏信任度的情况,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突破点。 “日化企业的市场盈利点在不断变迁,并呈现出哑铃状的消费市场现状,未来消费市场的潜在规模也在发生变化。”张磊笃定地认为,日化行业的创新能力无外乎管理模式、经营模式、营销模式和产品概念的创新。只有瞄准日化行业共性、关键性、体系性技术需求,并提供解决方案,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广州浪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韬也表示,在产品研发与生产过程中,如何体现绿色共识,彰显安全性能,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而这需要企业一步一个脚印来创新。
台湾化妆品GMP产业发展协会理事长钟兴春则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提供了另一种思考方向。 “与化妆品制造业有关联性的产业很多,其中包含基本化学工业、化工机械设备制造业、一般纸制造业、塑料膜袋制造业、玻纤及其他玻璃制品制造业、印刷业及广告业等七大行业。近年来,台湾化妆品产业日益成熟与竞争,近年来又加上医学、生物技术与文创等跨领域的结合,造成整体产业链发展更加丰富与多元。”在钟兴春看来,由产业链的角度延展,也是日化行业发力的途径之一。
在为期二天的时间里,论坛进行了包括大会报告、高峰论坛、主题报告和特邀报告等在内的多场次活动,包括台湾和香港地区在内的全国17个省市区240家单位的500余位嘉宾和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动,可谓干货满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管理法规高峰论坛上,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理事长郑舞虹、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理事长陈少军、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相建强、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院长王万绪等解读了国家最新政策,并就行业的科学管理、措施引导和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此外,主办方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还举办了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论坛 (1997-2017)20年20人”颁奖活动,对20年来做出卓越贡献的20人分别授予 “杰出贡献奖”和 “重要贡献奖”。
(中国工业报记者
郭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