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汽车合作进入历史性阶段
近日,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泰达)国际论坛的中国-德国对话会上,中方和德方政府、产业及企业领导共同探讨“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处长吴卫表示,中德两国产业合作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30多年来,双方在产业发展上进行了最为紧密、最为全面、层次最高的合作,并且在两国政府的关心和推动下,这种合作关系得到了持续的提升和发展。目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在面临着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战略方向,更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中德双方应进一步地突破原有边界,挑战新技术等困难,不断提高合作水平、合作效益以及合作质量。 “德国企业、技术、经验和法规对中国来说是重要的学习借鉴资源,所以中德双方多了解、多参与、多交流,更要多融合。”吴卫说,期待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过程中中德企业能够结出更多的成果,获得更好的回报,创新更多的模式;也期待中德双方共同的合作在智能化发展乃至全球的汽车产业发展道路上不断获取共同的利益和全新的成效。 德国联邦交通和数字基础设施部汽车工程处处长ChristianTheis表示,在德国,汽车产业是最为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之一,其技术发展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汽车产业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在全世界开发更先进的汽车产品。因此和中国这样的汽车大国合作也是德方国家及汽车企业的共同愿望。 同时,ChristianTheis还介绍了在德国不同等级的智能车辆所需要的一些功能,以及在德国的基础设施、法律法规、标准、数据安全、互联互通等方面智能网联汽车未来可能所需求的支持。他强调,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推广是非常复杂的程序,需要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标准。他举例说: “为了研究车道的信息传递,他们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举办了15次会议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又经过了一年的时间才针对相关技术提出了一个必要的要求”,他还列举了德国的低速操纵研究,车道变换所涉及的转向系统变换法规,自动驾驶汽车检测职责划分以及检测技术创新等。他表示,总体来看汽车行业的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务,需要各个部门在统筹规划下进行协调合作,当然也需要国家与国家之间充分地沟通交流,共同来探讨整个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 同时,在中德对话会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于凯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他认为智能网联汽车在世界已经是风起云涌,目前在中国也处于政府方面最重视的阶段,顶层设计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而且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虽然智能网联汽车在技术上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难点,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还需要考验,但无疑今后30年ICV产业的发展将引领汽车产业的发展。 此外,在中德对话会上,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JoachimDamasky讲述了德国自动驾驶研究情况,他表示,德国将于2018年在高速公路上投入使用半自动驾驶车辆;2020年会将自动化停车投入市场,在城市的一些区域加以使用。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中心主任李骏就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他预计未来进入智能网联时代会出现三种形势的新汽车产品形态:一是高速公路的智能安全汽车,二是城市里的智能移动汽车,三是智慧城市智能共享汽车。 宝马 (中国)高级副总裁MartinSautter和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全球认证与法规事务副总裁JoergBreuer也分别围绕宝马自动驾驶发展在中国及全球战略和CASE-展望未来出行四个方面开展了主题演讲,引起了与会嘉宾的深入探讨。 中国是汽车大国,德国是汽车强国,此次中国-德国产业对话会中,中德双方政府、企业代表围绕两国汽车产业在智能汽车的发展现状、政策管理等话题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深入研讨,充分分享了取得的经验,交流下一步发展措施,凝聚共识,将继续加强双方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德国智能网联汽车健康、可持续发展,解决人类共同的需求和发展的问题。 (钟启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