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新车质量研究报告: 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差距缩小
■ 中国工业报记者 祁晓玲 日前,J.D.Power(君迪)发布2017中国新车质量研究SM(IQS)。该研究显示,中国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新车质量的差距连续第七年缩小,2017年两者的每百辆车问题数 (PP100)已进一步缩小至仅13分。J.D.Power中国区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梅松林博士介绍,自2000年开展新车质量研究 (IQS)以来,J.D.Pow-er发现,无论是国际品牌还是合资品牌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尤其是最近几年,自主品牌的进步速度比合资品牌更快,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差距越来越小。 自主品牌质量提速追赶国际大牌 “我们从数据中发现,自主品牌在车身内装方面进步尤为明显,这方面的质量基本上已经跟合资品牌不相上下。但另一方面,在车辆三大核心系统:发动机、变速系统以及驾车经历方面,我们发现自主品牌跟合资品牌还有较大的差距,这可能是未来几年自主品牌应该重点提升的方面。”梅松林表示。 研究显示,自主品牌十余年来首次在三个问题类型上以微弱优势赶超国际品牌,分别是车身内装、配置、操控、仪表盘和音响、通讯、娱乐、导航。但研究也显示,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的新车质量差距依然存在,差距最大的三个问题领域是发动机、变速系统、车身外观以及驾车经历。据J.D.Power2017中国新车质量研究,消费者当下抱怨最多的问题仍是 “车内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和 “耗油量过大”。 J.D.Power中国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蔡明表示: “做好一款消费者认可的高质量汽车产品,需要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我们看到自主品牌在质量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正在一步步迎头赶上国际品牌,也逐渐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认可。但与此同时,自主品牌还需进一步对标国际品牌,补足短板,主动及时地去解决消费者抱怨最多的设计缺陷和故障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自主品牌在新车质量方面定能与国际品牌齐头并进。”中国车企在拓展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今,它们的眼光已经开始瞄准欧美成熟市场。正像J.D.Power全球总裁兼CEOFinbarrO’Neil曾表示,到2025年,将有1~2家中国车企成功跻身全球前十。 新能源车优点明显 问题亟待改进 该研究还发现,新能源车暴露的问题既多且杂。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发动机、变速系统以及驾驶经历两方面的表现优于传统能源车,但是在其他六个主要方面的表现均明显落后。相较于传统能源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特有的多发性问题包括:停车辅助、倒车雷达故障或无法工作,内置蓝牙设备经常有配对或连接问题,车身饰板有缝隙、无法密合、歪掉等。 中国消费者注重新车感官体验,对车内异味和噪音的抱怨较为集中。在中国消费者抱怨最多的前20个问题中,有8个是与气味和杂音、异响有关的感官问题。除了 “车内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以外,还包括 “胎噪声过大” “风噪声过大”“刹车有噪音” “座椅产生杂音、异响”“发动机异响” “风扇、鼓风机噪音过大”和 “中控台有异响”。 消费者评车质量标准升级:注重环保 J.D.Power中国区资深研究总监谢娟表示,今天的消费者对新车质量的评定标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者对车的评价已经完全从资产回归到了消费品的本质,也引发了更多个性化的需求。10年前,消费者提及汽车质量时,重点关注车门上有无锈斑或划痕——消费者买车时总会在车辆前后左右打量,像看工艺品一样仔细检查,生怕错过微小的瑕疵。5年前,消费者提及的质量则意味着关门的声音——消费者认为关门厚重的车辆用料扎实,质量有所保证。今天,消费者要需要关上车门,通过感受车内的气味来评价车辆的材料是否环保,以判断汽车的质量。 根据报告,出生于1985年以后的年轻消费者占所有购车人群的55%,他们对新车质量的要求更 “挑剔”,报告的新车质量问题比1985年以前出生的人群更多。 据了解,J.D.Power与 《环球时报》共同发起的 “绿色出行——2017中国公众新能源汽车消费意愿调查”显示,20%的受访者表示一年内有意愿购买新能源汽车,超过四成倾向于购买SUV,近半数选择混合动力,价位选择主要集中在人民币5万~15万元。新能源车最吸引消费者的三点分别是:节约燃油、环保技术和理念、赠送车牌;同时消费者也非常担心三个方面:续航里程受限、充电设施不足和技术不够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