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改首年成果初显 行业整体实力稳步提升
站在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实施首年的时间节点上,10月底在江苏昆山召开的2017(第二届)全国盐产品、制盐设备及包装新材料展览会,被业界解读为此次改革方案实施以来盐行业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单。 “此次展会是由中国盐业协会主导策划、组织的第二次大型综合会展,展览所涉及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等领域更加广泛、参展企业和参观代表人数显著增加。行业各企业充分利用此类大型综合活动平台,积极响应国务院盐业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全力配合相关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在此次展会的开幕式上,工信部消费品司司长高延敏强调,企业应大力推进 “三品战略”在盐行业的实施进程,加快食盐产品跨区域经营等具体政策的落实和实施。 整体实力稳步提升 品牌个性日益彰显 “供给质量不高、供给效率低下,是盐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食盐生产企业无法以自有品牌直接进入市场,导致创新积极性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潜在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中国盐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占京表示,通过深化改革,能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产品质量提升、新产品研发、细分市场开发、服务质量改善等方面的引导作用,促进生产、批发企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使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在此次展览会上,来自全国近100家盐业企业、包装材料和包装设备企业、制盐设备企业、食盐追溯技术服务企业到会参展,所设展位共270个,展览面积近万平,参展商品包括食盐产品、品种盐、日化用盐产品、非盐新产品、包装新材料、包装新设备等,吸引了众多业内外人士观展。 “此次展会是盐业体制改革实施后,行业在新的盐业经营体制下企业的一次整体形象展示。与去年的展会相比,今年参展的食盐定点生产企业无论从品种、包装、形象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产品种类多样化,包装精良,逐步向高档次迈进。”宋占京认为,改革之前,行业内产销分离、区域分割,无法形成统一的市场,不利于行业的优胜劣汰和资源有效配置。盐业改革让生产企业直接进入流通和销售领域,以自有品牌开展跨区域销售活动,以优势企业为龙头打造食盐产销集团,有利于还原生产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同时,批发企业实现跨区域经营,也有利于打通流通环节,打破贸易壁垒,通过竞争充分释放盐业市场活力。 与以往展会展品略显单一,企业注重突出价格优势的着重点不同,在此次展会上,几乎所有参展企业都积极强化品牌意识,展品展台极力突出品牌个性,不少企业甚至在展示方式上下足了工夫,整个展示区极具新意。此外,江苏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昆山尚威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海盐经营管理公司等7家企业还举办了以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材料等为主题的发布会,配合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向行业推介自己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平台和新理念,令人眼前一亮。 “三品”战略逐步推进 行业结构愈加优化 “百味盐为首”,盐自古以来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商品和战略性资源。早在十二五期间,盐行业就积极贯彻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绿色环保、科技推动的原则,力争产销平衡,满足市场需求。从整体来看,行业技术创新取得一定成效,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品质量不断改善,转型升级也初见成效,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自2005年以来,我国一直成为世界盐的生产、消费第一大国,但盐业企业生产率偏低,产能相对过剩,技术创新略显不足,产品综合能耗较高,行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此外,由于以前盐的价格存在双轨制,食盐由政府定价、工业盐由市场决定,导致二者之间存在较大价差,造成了食盐的安全隐患。可以说,盐业体制改革对食盐专营内容进行四改革、三完善、四加强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以上突出问题,主动适应新常态,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着力改善供给结构,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中国盐业协会理事长茆庆国坦言,2017年是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实施的第一年,本届展会既是一次全国盐产品、制盐设备及包装新材料展示会,又是一次增进信息交流、加强合作的会议。 “本着继续认真落实国务院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精神,认真履行食盐企业社会责任,确保食盐质量安全、供应安全,为促进盐业改革提供服务的工作宗旨,中国盐业协会充分发动各方社会资源、行业资源,选址昆山,旨在为盐业企业搭建一个市场销售平台和展示盐业企业品牌形象的舞台。”茆庆国要求广大盐行业企业以此盛会为契机,提升行业的整体形象,打造行业的知名品牌,宣传企业的高新产品。 对此,高延敏表示,工信部近期以来一直积极推行 “三品战略”,就是希望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调整和行业资源优化配置,不断增强盐行业的整体实力,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丰富和提高食盐市场的可选择品种和品质,保障食盐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据悉,近几年以来,盐行业积极以“增品种”满足多样化消费新需求,细分市场,在产品设计开发、外形包装、市场营销等方面体现人性化、精细化的特点,推出个性化定制,开发绿色、智能、健康的多功能中高端产品;以 “提品质”促进有效供应能力提升,全面提升制造、工艺和管理水平,鼓励制定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以 “创品牌”树立中国盐业的良好形象,强化品牌发展和竞争意识,培育中国食盐、工业盐驰名品牌,推动优势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从此次展会的实际情况来看,业界的期许正在逐步成为现实。以盐产品的品种而言,此次展会上,低钠盐、调味盐、绿色盐、保健盐和原生态盐成为行业亮点,液体盐、融雪盐、高纯度特种盐也备受关注。这无疑契合了行业改革的方向之一,即普通食盐在食盐消费总额中占比逐年下降,中高档多品种食盐占比逐年上升。 质量安全仍是重中之重 食盐小包装追溯2018年底前全覆盖 在此次展会上,新品开发、盐源进出口、新包装材料和设备开发和市场投放等焦点、热点问题,是业界普遍关心的难点问题。除此之外,全国食盐电子防伪追溯服务平台的搭建情况和具体操作、管理、监控办法,亦是焦点之一。 原因很简单,食盐是由定点生产和批发企业共同经营的特殊商品,盐业体制改革后,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省级食盐批发企业开始跨区域经营,食盐产品得以在全国大范围流通。但在产品更加丰富多样的同时,如何判定食盐的真伪必然成为广大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早在2016年底,在工信部指导下,中国盐业协会在以往食盐追溯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建设完成了全国食盐电子防伪追溯服务平台,目前已经正式运行,运行情况良好。 据全国食盐电子防伪追溯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主任、中国盐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艳杰介绍,全国食盐电子防伪追溯服务平台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技术创新,在全国首次以标码合一标志作为追溯载体,并采用食盐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二维码与碘盐、未加碘食盐证明商标相结合的方式,妥善解决了碘盐、未加碘食盐证明商标不能追溯和二维码不能防伪的问题。此外,标码合一标志严格执行闭环管理,平台统一编码、统一样式、统一采集、统一公开信息,在安全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 截止到10月13日,全国共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入了该平台,有36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9家食盐批发企业入网并认证,有21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正在使用标码合一标志,全国平台累计发码8.8亿枚。 与此同时,食盐生产企业追溯建设情况也比较顺利。据刘艳杰透露,目前企业追溯系统建设完成的共有8家,正在建设的有41家,正在准备建设的有21家 (确定方案中、招标准备中、招标进行中)。 宋占京透露,协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完成在全国食盐质量安全信息追溯服务平台支撑下的全国食盐储备、应急管理和信用体系建设、盐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平台建设;在全国试点工作基础上,结合食盐生产企业特点,全面推进食盐企业追溯工作建设,力争在2018年底前完成食盐小包装追溯建设。 (中国工业报记者 郭俐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