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即墨469个中小企业平台为创新创业者“圆梦”
■ 中国工业报记者 肖相波 通讯员 高洪菊 黄孝明 通过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累计为5200余名创业者解决资金难题;设立2亿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实施“1111”人才集聚计划;扶持建设各类创新创业平台469个,孵化创新创业实体831家……坚持政策扶持,人才聚智,平台孵化,即墨正成为创新创业人士的一方热土。 创业:享多重福利 “创业之初,政府不仅给了1万元的创业补贴,还在孵化基地为我申请了免费的工作室,联系创业导师对我进行 ‘一对一’指导。”近日,在极客帮创业孵化基地一摆满各种造型泥塑的工作室里,王振华说起了自己的 “创业史”。 据他介绍,2013年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工作,而是 “宅”在家里自学捏泥人,一心传承泥塑技艺。但没有创业本金和销售渠道的窘境,让他的抱负一直得不到施展。即墨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为他 “量身定做”了创业帮扶计划。如今,他的工作室已步入正轨,除了孵化基地每月的3000元固定设计费,越来越多公司开始请他进行大型环境艺术设计,微店营销也打开了市场。 在即墨,根据创业者特点,精准打造的“专属”创业帮扶计划,让千千万万个像王振华这样的创业者从中获益。 为解决创业者资金难题,近年来,即墨还实施了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岗位开发补贴政策,符合创业条件的创业者可享受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小微企业可享最高3万元创业补贴;创造岗位新招用符合条件人员还可申领每人2000元岗位开发补贴。创业者还可根据发展需求申请最高4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进行贴息。政策实施以来,累计为5200名创业者铺平创业之路。 “好政策让我们心里更有底了,身边很多同学、朋友纷纷选择自主创业,眼下即墨正成为创业者的热土。”90后大学生猪倌刘明超去年凭借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贴息贷款,扩大生产规模,当年纯收入50多万元。 创新:最高可享1亿元资助 日前,在为期两天的国家 “千人计划”专家即墨行活动中,26名国家 “千人计划”专家齐聚即墨,带来前沿科技成果和创新项目,与即墨市部门企业精准对接,最终有6个重点项目成合作意向。 “希望借助国家 ‘千人计划’专家行这一平台,吸引国内行业顶尖专家聚焦即墨创新发展,促进成果转化、交流与合作,为即墨跨越发展注入新动能。”市外商投资服务中心主任高存国表示。 事实上,这只是即墨引才聚智的一个缩影。 据悉,今年6月,即墨出台了 《关于实施 “1111”人才集聚计划的意见》和 《即墨市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设立2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力争五年集聚100名 “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100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10000名国内和留学归国硕博毕业生,100000名本科大学生及基础支撑人才在即创新创业,重大项目给予最高1亿元资助。此外,对全职引进和资助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的生活补贴,并给予住房保障、办公用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激励保障。 “即墨顺应国家发展海洋经济、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发展潮流,发展潜力巨大,而且政府对创新人才的扶持力度很大,希望有机会为家乡发展做一些事。”青岛籍国家 “千人计划”专家邹旭东如是说。 孵化:搭建469个 “圆梦”平台 位于青岛蓝谷的大工 (青岛)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是大连理工大学在青岛地区的惟一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构。 研究院成立两年来,致力于高校科研成果的中试和市场化,目前已培育孵化出青岛蓝光晶科硅材料有限公司、青岛海聚仿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企业2家,在孵企业4家,2016年申请授权专利12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65项。 成立于2015年的光伏农业星创天地,通过农业电商、知识产权、投融资、新技术支持等十二大公共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创业服务,目前已入驻企业60多家。 平台是孕育科技创新能力、呵护创业者成长的 “温床”。近年来,即墨致力于各类创新创业平台的搭建,截至目前,共有包括孵化平台,人才服务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分支机构,投融资机构在内的平台469个,孵化创新创业实体831家,其中,本地创客创办实体523家,外来创客创办308家。 而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市布局,即墨还将打造院士之家、海外归国人才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园三大人才汇聚平台,为各类人才在即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