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纺织新生态 首届纺织非遗大会意在长远
■ 钟芳莲 “弘扬纺织传统文化,振兴纺织传统技艺,既是纺织行业为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所做的贡献,也是纺织行业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举措。”在11月底于杭州千岛湖举办的首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表示,保护与传承纺织非遗,促进可持续发展,必须在适应新形势、落实新理念、对接新需求、培育新业态上下功夫,坚持创新、对接市场、挖掘特色、融合科技、走进生活、增进外交,积极探索实践纺织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方向与路径。 此次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纺联非遗办公室、中纺联新闻中心、杭州市淳安县人民政府、杭州新天地集团承办的大会,以“共筑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新生态”为主题,汇聚了纺织非遗传承人、纺织非遗推广大使、品牌设计师、地方协会、高等院校、企业家协会人员等各方人士,群策群力,共筑纺织非遗新生态。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型发展并行 正如孙淮滨所言,中国纺织工业要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创造力和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自觉,重塑文化自信,弘扬工匠精神,推进 “纺织大国”向 “纺织强国”转变。而纺织非遗承载着纺织行业和纺织人最广泛、最深切的情感与生活。传承本土文化,充分挖掘纺织非遗独特价值和无穷魅力,推动文化与经济全面发展,是业界共识。 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陈通表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纺织行业传统文化的整理、研究、活化、传承和发展,肩负着行业中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近年来协会以保护传承纺织行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抓手,以振兴传统工艺为目标,服务于纺织行业的做大做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认为,当代纺织行业脱胎于历经千年的传统纺织业,传承着文化传统的精神血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创设纺织非遗大会,对于纺织行业是一种引领,是一个创举和崭新的探索。 中纺联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在主旨报告中提到,弘扬纺织传统文化,振兴纺织传统技艺,对于纺织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今,纺织非遗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重要历史机遇,从国家层面,十九大提出建设纺织强国;从行业层面,纺织强国建设需要文化自信;从国际层面, “一带一路”促进文化外交。 他强调指出,纺织非遗是能动的实践,需要活态传承;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新生态的构建要素与影响因素包括很多方面。要正确认识新时代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路径,要坚持创新理念、对接市场需求、挖掘艺术特色、加强科技融合、走进现代生活、增进国际交流。 在这条道路上,不少先行者做了有益的探索。此次会上,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丝绸专家、人类非遗宋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研究员钱小萍做了题为 《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对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贡献》的精彩发言。她从宋锦技艺的传承与当代发展,概念与特点、挖掘和传承等方面娓娓道来,分享了其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对宋锦手工技艺和宋锦文物珍品的抢救、复制和保护的经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复制和仿制失传的宋锦文物珍品等工作,传统的宋锦在传承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研制。 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陈晓文则从国家战略发展角度阐述了振兴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他表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并明确了未来几年的主要任务。未来,文化部将积极探索有效措施,支持企业机构在全国多地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这其中,恭王府博物馆承担着展示和保护等功能,将致力于成为振兴传统工艺的 “空间样板”。 “本次纺织非遗大会是以单一类别为主题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讨论会,这在业界是第一次,对振兴传统工艺有着极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认为,要进一步培养非遗保护的社会意识,传统工艺的振兴不仅需要人,更需要文化氛围。要发挥传统工艺差异化个性化限量化的特点,注重静态和活态的保护相互结合和促进。 构建纺织非遗传承创新完整链条 作为此次大会的一个重要议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发布了 《中国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千岛湖宣言》。根据该 《宣言》,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使之成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力量。 同时, 《宣扬》还强调要正确处理传统技艺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关系,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在科学辨析传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使优秀传统文化与技艺更好地融入现代工业文明,成为现代文明发展的元素和根脉;正确处理传承与市场的关系,在进一步激发创意的同时推动非遗传承与市场的融合,在横向融合与纵向延伸两个维度上促进纺织非遗与相关产业、相关领域融合发展;正确处理传统与时尚的关系,推进纺织非遗与品牌企业、时尚设计的结合,促进纺织传统工艺在产品设计、开发与制作中的实际应用,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培育国家品牌;正确处理传承与金融的关系,开拓纺织非遗投融资市场,推进纺织非遗与金融领域、资本市场对接,推动文化、产业、金融多领域合作与共同发展。 对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院长李当岐表示,传统手工技艺凝聚着先人的生存智慧,需要当代人的传承保护,因此非遗传承关键在于后继有人,其中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要通过研究来提高人们对非遗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认识,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要创造条件扶持非遗项目,提高非遗传承人的待遇,提高非遗产品对于当代人生活的适应性,加强师承传承,鼓励非遗进高校,通过相关高校培育掌握传统技艺的新人。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服饰研究所所长祁春英把少数民族纺织保护与传承归结为昨天的保护、今天的传承和明天的创新。其认为,当代的设计师和大学学术单位,尤其是学术研究机构,要做的就是明天的创新,将现代的工艺和传统技艺结合起来,传承创新、与时俱进。 会议期间,中国纺织出版社社长郑伟良,国家级非遗南通蓝印花布代表性传承人、南通大学非遗研究院院长吴元新,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华,北京劳伦斯·许服装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建树分别诠释了纺织非遗的 “传承与创新”内涵;广东名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蔡中涵,依文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依文手工坊副董事长殷丽莉,杭州新天地文旅集团总裁林瑾也在会上分享了 “传统与时尚”的具体做法和实践。此外,本次大会上,中纺联与新天地文旅集团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中纺联非遗办、中国纺织出版社、大师小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也同期签署了三方合作协议。 通过一个个具有实践和推广价值的成功案例,此次大会将纺织非遗的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企业、品牌、人才培养、商业渠道进行链接互动,梳理出一个纺织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的完整链条和立体化、全方位逐步形成的新生态体系,对行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