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打造中部制造业高地
■ 中国工业报记者 王雨阳 7月25日,国新办举行 “红色热土新征程 中部崛起新湖南”发布会。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在会上表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南和全国一样,取得了令人自豪的辉煌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 三湘大地 “旧貌换新颜” 杜家毫介绍,70年来,湖南主要完成了四个跨越。 从贫困落后到全面小康。GDP总量从1952年的27.81亿元跃升到2018年的3.64万亿元;人均GDP从1952年的86元增长到2018年的5.29万元。 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湖南经济结构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到国资、民资、外资 “三足鼎立”。湖南在底子薄弱的基础上建立起门类齐全、实力较强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增加值达到2018年的1.19万亿元,为1952年的1885倍,形成了3个万亿级产业、11个千亿级产业、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与此同时,湖南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稻谷、生猪、水产品产量稳居全国前列。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独树一帜。 从内陆封闭到创新开放。70年来,湖南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 “关起门来搞建设”到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创新开放不断迈向新台阶、取得新进展。创新方面,湖南先后涌现出了超级计算机、超级杂交稻、磁浮技术、 “海牛号”深海钻机等世界先进科技成果,其中 “天河一号”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曾经是世界计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湖南获得27项国家科技大奖、占全国的1/10;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新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建设活力绽放;开放方面,国际经贸 “朋友圈”拓展至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3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在湖南有投资,开放平台数量居中部第一。 从温饱不足到人民幸福。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成,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人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4.7岁,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4458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83万。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高速公路覆盖全省98%的人口,高铁通车里程位居全国前列,城镇化率由1949年的7.9%提高到2018年的56.02%。 推进高质量发展 “新实践”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作出重大部署。如何落实部署来进一步开展工作,杜家毫表示,中部地区崛起中,湖南有基础、有优势、有底蕴,具体有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湖南是制造业大省,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一大批制造品牌。下一步,湖南主要是抓 “两手”:一手抓 “优存量”,立足现有制造业基础,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让传统产业 “老树发新枝”,实现技术提升、产品提质、企业提效。一手抓 “拓增量”,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扶持壮大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把湖南打造成中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湖南省以 “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闭退出小煤矿462处,关停退出散乱企业3734家,整改退出烟花爆竹企业1180家,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261家企业全部关闭,有力促进了新旧动能转换。下一步,将按照 “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八字方针,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是坚持不懈地抓创新开放。湖南创新有基础、有优势。湖南有较雄厚的科技人才和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优势,努力打造中部地区人才高地,为创新发展提供人才和教育支撑,力争为国家突破更多的 “卡脖子”技术。开放是湖南发展的短板,也是湖南发展的潜力。湖南将进一步发挥这些优势,积极承接沿海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不断提升湖南对外开放水平。 四是推进全面小康补短板。重点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我们还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做好就业、教育、医疗、饮用水安全等重点领域民生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