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记者 齐雪岭
新中国第一只量产的手表。
在天津海鸥表业集团博物馆,一张发行于1955年3月26日的 《天津工人日报》,以“我国自制手表成功”为题,报道了中国第一只手表的研制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常年只和洋表打交道的天津修表师傅们,怀着 “为国争光”的豪情壮志,纷纷要求 “制造中国人自己的手表”。1955年初,原华北钟厂 (天津海鸥表业集团前身)公方代表杨可能,召集修表技术一流、堪称当时国内钟表界精英人物的王慈民、张书文、江正银、孙文俊,在原天津华威钟厂(天津海鸥表业集团前身)二楼的一个房间,组成了国产手表试制小组。
他们以瑞士 “SINDACO”十五钻三针粗马手表为仿制对象。140多个零件,最小的如米小,最薄的比纸薄,他们要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的仿制。那时没有精密加工机床,只能用简陋的机床加工出毛坯,再靠手工镂空打磨,使其达到精度要求。
克服了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终于用一颗 “中国心”,起搏了 “中国第一只”机械手表。
他们给这只手表取了一个寓意深长的名字——“五星”牌 (1957年投产后,易名为“五一”牌,后来用 “海鸥”商标取代),并在表盘上镶嵌了一颗金色的五角星作为标志。
他们还在这只手表的表盘上,自豪地镀上了 “中国制”三个金字。因为,正是这只手表的问世,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的历史,开启了我国机械手表制造的先河。
此后的日子,工人们又连续创造了中国机械手表制造业的多个第一只:第一只专供空军使用的航空表,第一只风靡国内市场的 “东风”表,第一只实现批量出口的 “海鸥”表,第一只符合国际标准的女表,第一只 “陀飞轮”手表,延续着中国机械手表制造业的血脉,引领着中国机械手表的研发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