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记者
王雨阳
中国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 (以下简称 “新片区”)将对标国际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新片区作为各种制度创新的 “苗圃”,从孕育之初就备受期待。静候多时,新片区总体方案终于在8月6日下午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正式揭晓。
体现三个特点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介绍,总体方案确定临港新片区先行启动面积为119.5平方公里,将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实现新片区与境外之间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更好地服务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
在内容上,总体方案包括总体要求、建立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实施等五个部分,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坚持贯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发挥开放型制度体系优势,推动统筹国际业务,跨境金融服务、前沿科技研发、跨境服务贸易等功能的集聚,整体提升区域产业能级,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二是坚持对标国际高标准。在前期探索实践基础上,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选择国家战略需要、国际市场需求大、对开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方又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领域,研究提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三是坚持以风险防控为底线。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从重点领域监管、信用分级管理和边界安全等不同维度,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提升风险防范水平。
立足制度创新变革
王受文指出,新片区和上海自贸试验区其他片区相比,在制度设计方面有颇多的创新和提升,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有了明确的、更高的定位。上海自贸试验区其他片区是明确打造 “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而临港新片区是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其他片区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等试点政策的基础上,强调要打造 “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通过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对改革试点内容提出了更高的发展标准,能够更好地满足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的要求。
丰富了战略任务。临港新片区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其他片区主动服务 “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增加了 “加强与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 “带动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开放”等内容。
突出了产业发展。和上海自贸试验区其他片区相比,临港新片区将 “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比如说,它特别强调要通过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重点产业,在投资环境、贸易监管、国际人才流动以及税收等核心环节,提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以新发展理念来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监管方式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包括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临港新片区则将建设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一种新的类型,探索实施以安全监管为主、更高水平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监管政策,可以说,这是特殊经济功能在贸易自由化方面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促进内外贸市场一体化发展的有益探索。具体的监管方式、监管政策、制度,海关总署将牵头另行制定。
精心选址创造新机遇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介绍了新片区的选址考虑。他表示,新片区选择在上海东南的临港地区,选址考虑能够承载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国际运输条件完善,便于实施风险防控措施等要求。临港地区开发15年来,已经集聚了500多个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了新能源装备、海洋工程、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一些骨干企业,也集聚了一批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实现了一系列国家重大技术突破,诞生了一批世界之最、全国第一的技术和产品。例如,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飞机的发动机、全国首根国产12英寸单晶硅棒、全球最大的大功率柴油机,以及配套船用曲轴,还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另外,新片区还集聚了一批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如中国航发商发、上海汽车、上海电气、三一重工,跨国公司如特斯拉、西门子、卡特彼勒、GE、ABB等。同时,临港地区也是上海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一些新兴领域已经集聚了一批高科技项目。
临港地区的规划起点高,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城市功能基本形成,是我国最大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区内还有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上海天文馆、中国航海博物馆等一批文化旅游功能项目,并且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陈寅表示: “我们有信心,按照总体方案的要求,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在这寸土寸金的地区一定能够飞出新的 ‘金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