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8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京召开,研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问题、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问题,强调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布局中的重要生力军,围绕创造性推进轻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中国工业报记者专访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
■ 中国工业报记者 李锋白
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背景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恰逢其时;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十九大以来,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已成为我国的既定战略,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促进新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自2001年起在全国试点开展轻工业产业集群共建工作,积极履行国家赋予的工作职能,目前共建了近300家轻工产业集群,拟从中筛选30家培育绿色智慧产业集群;筛选5~10家面向国际、服务全球的产业集群,培育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中国工业报:轻工产业集群往往是基于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和产业特色等因素而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所谓 “创业难,守业更难”,新时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产业集群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将依靠什么因素?
张崇和:新形势下,产业集群要抓住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机遇,着力形成内生动能培育机制,打造新动能策源地。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用足用好既定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完善产业和营商环境;二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在提升生产要素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创造性发挥科技、标准、资金、人才、服务等要素功能,特别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要有创新创业意识,不能守业,要二次创业,发扬企业家精神和传承工匠精神,自觉实行高标准高要求,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典型,以压力形成动力,通过综合性、全方位的新动能推进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业报: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不少轻工产业集群汇聚大量的同质化企业,存在集群内企业竞争过度,甚至恶性竞争的问题,该如何引导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有序良性发展?
张崇和:在引导产业集群有序发展中,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重点引导各地做好 “以特色建群,以差异谋群,以优势兴群”这篇大文章。一是引导产业集群健全产业链,着力补链强链延链,促进上下游不同环节形成更好的市场配套和供需关系;二是引导产业集群内企业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在细分市场上培育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打造各自企业的拳头产品,形成特色优势;三是引导产业集群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市场开拓、技术研发、创意设计、品牌创建等方面共享共赢;四是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先进制造,大力实施 “三品”战略,提升产业标准,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化解低端恶性竞争问题。
中国工业报:轻工产业集群数量众多,各有其特色和难题,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推进这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因素千头万绪,该选取什么样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张崇和:服务赋能是推进轻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服务赋能。一是加强规划和引导,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分类指导,确保服务切入有力,精准有效;二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整合政策、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服务资源,积极利用行业智库资源和平台资源,择优引入社会力量,搭建高效的服务支撑体系;三是用市场化机制加强产业集群管理和服务,不断强化专业服务和特色服务,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
中国工业报: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一些轻工产业集群的品牌影响力往往局限在本产业或本区域内,尚未形成与其高质量发展需求相匹配、在全国乃至全球叫得响的品牌影响力,品牌影响力的瓶颈该如何突破?
张崇和:不可否认,一些产业集群依靠OEM等方式赚取微薄的利润,产业提升发展受限。为此,我们要引导产业集群向内创品牌,向外扩影响,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中谋求高附加值。不仅要牢牢守住品质这条生命线,更要在技术创新上不断谋突破;要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善用新技术新模式链接和感动消费者,打造消费市场新格局;要充分整合市场的力量,企业品牌和集群区域品牌要协同运作,政府引导和企业主导要联合发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联动突破,努力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提高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下转2版)
人物介绍
张崇和,北京大学行政管理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原轻工业部副处长、处长、司长助理、副司长。2000年起,历任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三局副局长、政务专员兼副局长、局长。2011年任中央编办副主任,兼任国务院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单位等多项改革领导小组成员。2013年任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党委书记、会长(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