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设医疗机器人产业高地
■ 中国工业报记者 邹洁 “与国外同类机器人相比,我们公司的机器人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连续体蛇形手术执行臂,相当于在末端增加了手腕结构,这使得手术操作的灵活性更强。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动物试验。”贾先生一边指着展台上正在展示的北京术锐技术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北京术锐)的一台腔镜手术机器人样机,一边告诉记者。在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的组织下,还有6家来自北京的医疗机器人企业与北京术锐一起参加了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展览。 行业新星正在崛起 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负责人王彬彬一边带着记者在企业展台上参观一边介绍,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际上惟一能够开展四肢、骨盆以及颈、胸、腰、骶脊柱全节段手术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填补了上颈椎机器人手术的国际空白。如今,天智航骨科手术机器人已在我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50余家医院实现常规临床应用;北京柏惠维康科技有限公司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是国内首家正式获批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也是该领域全球第二款在原产地获批的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华科精准 (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是全球首款可进行颅脑血管3D重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也是全国首款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NMPA)创新审批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北京罗森博特科技有限公司在全球率先实现了术中实时3D导航、辅助骨折复位操作、自动手术规划等先进技术;北京益康生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面世的首款智能养老护理机器人智行S1属世界首创,可以辅助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残疾人在无需或只需少量人员参与的情况下自理日常生活,开创了行动不便人群居家照护的新方向;北京小乔机器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药师小乔是一款执业药师助手机器人,已经运行700多天,累计服务顾客超过1500万人次,覆盖全国23个省83个地级市200多个品牌医药零售企业的众多门店。天智航、柏惠维康、华科精准还是全国仅有的获得国家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的三家机器人企业。 “他们正在或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医疗机器人行业的新星,也反映出北京在全国医疗机器人产业中所处的领先地位。”王彬彬说。 将建成产业关键枢纽 医疗机器人是全球机器人和医疗器械领域的新兴发展方向,也是各国竞相投入和角逐的重要科技制高点。近年来,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重要文件均对医疗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明确规划与指导。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医疗机器人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机器人和医疗跨界领域中最受关注的明星产业之一。 与此同时,北京市落实高精尖产业发展系列政策,对标国际一流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首都的科研优势、生态优势和政策环境优势,加快推进智能机器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并为促进医疗机器人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如正在制定的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就将医疗健康机器人纳入了北京市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格局中,而且提出加快骨科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机器人等医疗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布局,推动多功能手臂、智能轮椅及智能护理机器人的研发生产。 医疗机器人产业的高门槛、高壁垒决定了其对技术和人才的高标准、高要求。由于研发和产业化周期较长,众多初创企业承担着极高的成本和生存压力,这也导致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在发展过程中一旦行差踏错,就有可能随时被行业淘汰。为致力打造医疗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提升北京市高端医疗装备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北京市经信局指导设立了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王彬彬表示,如何帮助初创企业少走弯路、规避风险,真正为企业的成长提供助力,创新中心一直在探索和尝试。 创新中心到现在运行不到1年,已有多家企业入驻。他们从以往企业的实际经验出发,建设前沿技术、共性技术、产品设计、样机制造、检测评估、临床研究六大中心,形成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和产品平台,打通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营造全产业生态,并面向医疗机器人产业全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技术创新、产业服务、培育加速、承担研发合作、成果转化等多种方式,促进创新研究工作可持续发展;帮助医疗机器人行业中的初创公司度过坎坷期和平台期,将有共性的经验及资源进行个性化匹配,使这些公司少走弯路,真正做到助力发展,陪伴成长。 作为全国生命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北京发展医疗机器人产业具有很大优势。在展会现场,北京经信局的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将北京市建设成为全国医疗机器人产业的关键枢纽,全球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协同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