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 观察 专注“高精尖” 北京朝阳研发创新集聚区效应初显
■ 中国工业报记者 邹洁 北京市朝阳区以 “5G赋能 创新朝阳”为主题,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设置国际朝阳、创新朝阳和未来朝阳三大板块,展出近30个科技及创新项目,展示了该区近年来在国际人才、国际资本、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以及国际创投集聚区建设和未来5G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形成全面开放空间格局 朝阳区是北京市的经济大区和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位居前列。朝阳区聚集了北京80%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会,70%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5%的外资金融机构,形成了以国际化为特征,以商务服务、金融、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高精尖产业体系。 朝阳区日益完备的产业政策体系、人才政策体系和 “类海外”工作生活环境,吸引了西门子、奔驰、阿里巴巴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和研发机构入驻,吸引了闻名海内外的民间诺贝尔奖——未来科学大奖和未来论坛的落地生根,吸引了大量国际高端人才在朝阳创新创业。作为首都国际化和现代化特征最为显著的区域,朝阳区拥有丰富的国际创新资源,长期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特色,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不断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科技创新和国际文化交往等功能,形成了全面开放的空间格局。 如今,朝阳区已与24个国家的30个城市 (区)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为发挥国际资本聚集优势,朝阳区政府与中关村管委会共建 “中关村朝阳国际创投集聚区”,以资本为纽带,面向全球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重点支持前沿科技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速形成行业领先的前沿科技创新产业集群,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创新孵化中心。而已经举办7年的 “海外人才创业大会(OTEC)”,更为海外人才归国或来华创新创业提供了 “一站式”服务。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29家落户 如今,朝阳区紧紧围绕北京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要求,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以提升科技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构建 “高精尖”经济结构,在国际化、产业融合发展、创新资源积累和中关村朝阳园建设示范方面特色鲜明。 国际化高端引领创新格局。在朝阳区内聚集了国际研发机构220家,拥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0家,占全市总量的15%。2018年通过PCT(《专利合作条约》的英文缩写,是有关专利的国际条约)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2214件,数量居全市各区首位,占比达到40%。与此同时,朝阳区也吸引和聚集了一批优秀企业,如沃尔德、精进电动等行业领军企业,和众多人工智能助力政务、医疗等方面的应用成果,如城市大脑、东坝365智慧管理服务平台、阿里数字政府、深瞳云等。此外,朝阳国际商务配套资源丰富,区内聚集了金融机构1547家,占全市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其中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占全市60%,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化商务环境。 产业融合发展。朝阳区产业业态多元,各类要素资源齐备,软件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高精尖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呈现出各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 创新资源丰富。区内聚集高等院校19家、研究院所89家、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30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占比均超过全市1/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629家,同比增长32.3%,区内拥有各类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00家。各类高端人才加速聚集,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134.1万人,约占全市的20%。 中关村朝阳园示范带动作用显著。作为全区科技创新的主承载地,朝阳园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600余家,2018年实现总收入6380亿元,同比增长15%,在中关村一区十六园中位于前列。 朝阳区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快构建 “高精尖”产业结构,进一步强化国际化、高端化发展特色。建设一批产业创新研发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平台,引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拥有自主品牌、开展高层次分工合作的创新型企业,发明专利质量、数量和技术标准水平大幅提升。 打造 “新一代智慧朝阳” 据了解,未来朝阳区将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研发创新集聚区、全球科技创新网络重要节点及产城融合、和谐宜居的国际人才社区。随着电子城高科技产业园区成为国内首个5G三网室内外信号覆盖的科技园区,朝阳区作为5G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市领跑者,正在加速推进5G产业生态系统建设工作,推广5G应用,加大5G业务布局。在此次科博会上,朝阳区的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能灯杆、垃圾分类、无人驾驶、全景VR、安防机器人等都有展示。而截至今年6月底,朝阳区已建成1500余个基站,位居各区第一,正在努力打造 “新一代智慧朝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