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记者 祁晓玲
今年7月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一路走低的态势。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汽车比上年同期下降45.6%。其中纯电动汽车下降47.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下降38.7%;而燃料电池汽车增长超过8倍。
一直行驶在 “高速路”的新能源汽车突然急刹车,出现 “四连降”,这无疑是补贴退坡带来的影响。
今年3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了 《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将3月26日至6月25日设为过渡期,过渡期后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降低,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标准另行通知。然而, “另行通知”迟迟未到。坊间各种猜测不断,更多的人认为随着纯电动汽车补贴的退坡,政府的补贴资金会转移到氢燃料电池汽车。
9月底,财政部在一份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7153号建议的答复》中明确表示 “目前不宜另设专项资金”。财政部在答复中表示,考虑到燃料电池汽车成本大、产业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在多次政策调整中均保持补贴力度不变,目前在普遍要求取消地方购置补贴的情况下,允许地方继续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予以补贴。
同时表示,长期执行补贴政策也使得部分企业患上 “政策依赖症”,难以应对全球市场竞争。目前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长期大力度支持下仍发展缓慢的情况未根本改变。因此,在政策设计上,财政部认为一方面应当按照既定政策完成补贴退出;另一方面加强新能源汽车免限行、免摇号、通行权便利等非财税政策引导。同时,鼓励地方出台充电 (加氢)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使用政策。
此外,财政部表示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方面已经予以燃料电池企业税收优惠;而中央财政通过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及经费、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改善地方科研基础条件等多种途径支持燃料电池产业科研工作。这表明,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专项补贴虽退坡,而对产业的补贴却在加码。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成为统筹发展燃料电池汽车项目的主体,不仅可将中央财政下达的19.2亿元充电基础设施奖励资金统筹用于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可结合实际申报符合要求的燃料电池汽车项目。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全国陆续有20多个城市发布了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相关规划,规划中对加氢站和燃料电池汽车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及补贴支持。
工信部表示,我国汽车产业正处在由高速增长期转向高质量发展期的关键时刻,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抢抓战略机遇,重点在调结构、提品质、创品牌、走出去四个方面来下功夫。在调结构方面,要坚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不动摇。如此看来无论补贴政策如何变化,坚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国家战略不变。
政策是世界各国调控经济的工具之一,但政策发挥作用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经济发展应更多地依靠市场和法治的作用,政策主要起到抚平经济波动的作用,超出此范围就有可能形成 “政策依赖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曾表示,对企业等经济主体来说,一旦形成 “政策依赖症”,首先是投机心态加重,市场需求和自身经营出了问题后就寄希望于政策救助,或者争政策,或者等政策;其次是自我创新能力弱化,当通过争取政策可以较容易地增加利润时,就不再努力去追求创新,去追求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另外,一旦政策退出或政策效用减弱,就可能导致资金链紧张、企业效益下降甚至破产等问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驾驭市场风险能力的企业,从来都不是单纯依靠政策扶持获得发展,也不是靠政策输血度过难关的。企业只有在没有特殊照顾的情况下努力培育自身的造血能力,勇敢地闯市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的机会。相反,如果企业一味地寄望于政府政策、总想着借特殊照顾来做大做强,甚至一门心思惦记着财政补贴,将会贻误发展良机,最终被市场淘汰出局。
师建华建议,汽车企业面对市场日益下滑的趋势,要加快转变观念,挖掘潜力,苦练内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打造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上来;更加重视创新,特别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研发,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努力通过产品更新换代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另外,企业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最重要的是,企业还须不断发扬 “工匠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不断加强品牌建设,增强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