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缺失 生物质能发展陷困境
■ 中国工业报 余 娜 继风电、光伏之后,迅速崛起的生物质能正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重要力量。然而,尽管取得了长足进步,生物质能的发展依旧 “不温不火”。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生物天然气总产量约6亿立方米,与 “十三五”规划的80亿立方米预期目标相去甚远。 “究其原因,主要由于产业发展存在的行业动力不足造成的,补贴政策的不到位极大影响了生物质能发电企业的财务状况。面对当下国家能源问题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发展生物质能迫在眉睫。”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任东明,在日前举办的 “2019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 作为全球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生物质能的出现曾被誉为能源利用的最佳途径之一。然而,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发展,由于补贴政策迟迟不到位、生物质发电企业原料收储运困难、非能源功能不受重视等 “症结”,共同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发展。 顶层设计缺失生物质能急需 “名分” “生物质能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得到一个充分的发展。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生物质在中国没有得到国家层面一个明确的 ‘身份’,国家也没有把生物质看作是能源重要的一部分。”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倪维斗表示。 在其看来,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生物质能落地到各个地方变衍生出 “自由发展”的乱象。而由于一些政策的不稳定,生物质能的利用也变成了 “待宰的羔羊”,进而导致生物质能产业受到诸多伤害,并牵连投资者遭受损失。 “生物质能没有一个名分,这是最大的问题。”倪维斗坦言。倪维斗认为,生物质能是将来能源革命的主力,将在能源系统里起很大作用。 如何做好系统规划,搭建良好的政策体系,成为倪维斗在内的业内人士普遍认同的难题之一。 原农业部科技司司长、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教授程序对此也表示,“生物质能的绝对用量非常大,在可再生能源当中,将占到一半的分量,是一个 ‘被忽视的巨人’。正是政策定位的不明确,导致了生物质能发展不尽如人意。” 任东明亦坦言: “我国的生物质能尽管这些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风电、太阳能相比,发展实在是太缓慢。” 对此,有专家建议,发展生物质能,必须与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国家重大战略相结合。应统筹考虑各种需求,进行多元技术集成;应通过工业化的手段实现技术的规模化、组织化、装备化;采用市场化的运行模式,将资本运作、技术服务、商品交易等融入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中。 生物乙醇方向单一非能源功能亟待重视 城镇化加速及能源紧张,使得生物质能的综合利用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程序坦言,中国生物质能承载着环保、扶贫、民生和解决 “三农”问题的重任,但这些 “非能源”的功能却被长期忽视。 “生物质能相关主管部门,此前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生物乙醇方面,把其作为所谓的 ‘制高点’,过于单一。由于生物乙醇始终没有很好的推广,特别是纤维素乙醇尚未能突破,从而使得整个生物能源声誉受到影响。”程序说, “实践表明,生物质能绝非只是能源,而是有三种能量的储存形态,有着能源、环境和农村经济三重功能,是任何其他能源无法相比的。” 对此,任东明表示认同。他坦言,生物质能除可承担国家能源这一角色外,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上的功能亦不容忽视。 “我国发展生物质能的初衷是发展农村能源,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的炊事和取暖问题。而在后来的 ‘三农’问题中,生物质原料的开发吸引了大量农民的参与,进一步解决了农业反哺农业的难题。”任东明说。 在其看来,每年夏收、秋收的秸秆燃烧造成大量的污染,已影响到航空运输等。如果我们发展好生物质能,不仅可以解决农村能源的问题,也可解决大气污染的问题。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名誉会长石元春对生物质能在环保上的作用给予了认同。 “生物质发电、生物质供热、生物燃料乙醇、生物天然气、生物柴油等技术和产业化渐趋成熟。在防治大气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中,生物质能表现了突出的环保功能,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振兴农村经济。”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杨旭东将生物质能、太阳能、空气源,并列为解决农村清洁取暖问题的 “三驾马车”。 在杨旭东看来,目前挖掘的生物质联产供热潜力还不够,生物质联产比单纯发电的效率高很多。 “我们要挖掘生物质供热的潜力,同时把它的烟气余热吃干榨净。”他说。 乱批乱建严重能源化利用应有 “上限” 年利用潜力可折合为4.6亿吨标准煤的生物质能,市场利用空间巨大。然而伴随各种竞争性用途的增多,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急需 “上限”。 “生物质资源的可获得量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关键瓶颈。对于农林生物质资源来说,因为我国农田基本不变,一块蛋糕分的多了,分到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就应有一个上限。”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宝荣表示。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已投产生物质发电项目902个,生物质发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1784.3万千瓦;我国已建成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321个,总装机规模达806.3万千瓦,年利用小时数4895。 “平均利用小时数达到5000小时是持平,不足5000充分说明不少企业是在亏损。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补贴拖欠,另一方面是原料的收储运困难。特别是2017年审批权下放到各省之后,安徽、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乱批乱建项目比较严重,有的地方方圆200公里已建成、在建和审批的项目达到20多个。”袁宝荣说。 事实上,我国在生物质能发电上网电价上给予了一定扶持,每千瓦时电价比火电高0.2元左右,但受制于秸秆资源收购成本的增加以及财政对电价补贴款迟迟不能到位等问题,使得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对此,理昂生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振军深有感触。 “目前企业对补贴电价的依存度依然较高。当前生物质发电行业已陷入困境,50%的企业都是半停产状态,有的是停产状态,整个行业发电量2018年比2017年少,2019年比2018年更少。”郭振军说, “2010年3月31日后投产项目的电价补贴已经拖欠了3年7个月之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