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中寻机 洗涤用品行业主攻转型升级
■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理事长 汪敏燕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消杀产品是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武器,也是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安全保障。洗涤用品行业在完成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消毒杀菌产品供应重点任务的同时,需要认真研究思考疫情对洗涤用品产业发展的影响,上下游供应链变化给产业带来的影响,防疫给行业带来的消费新需求和发展机遇,以及未来的风险对策等问题。 关注三方面影响 积极研究对策 从目前来看,疫情给洗涤用品行业带来三方面的影响。 第一,劳动力明显短缺影响重点保障物资生产。当前,企业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期,受防控期间国家制定的隔离和延迟开工政策影响,企业普遍面临用工荒和复工难等问题,消杀产品生产企业工人缺口超过30%,劳动力短缺严重影响重点保障物资生产,进一步增加了洗涤用品行业加快推动智能制造步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生产供应链局部断裂影响产能正常发挥。疫情期间,国家把消毒杀菌产品列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清单,这对消杀产品企业复工复产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产业供应链上下游渠道没有打通,成品生产企业已经开工,原料生产企业却没有全面复产,随之而来的是消杀产品生产供应链上游的原辅材料、生产装备和下游的包装材料、标签、产品外包装的供应出现暂时性断档,导致产能得不到正常发挥。这种公共突发事件导致供应链关系中断,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不可控问题需要提前做出预案。 第三,疫情推高了生产成本。消杀产品主要原料供应紧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供和价格上涨问题。其中,生产84消毒液的主要原料次氯酸钠出现紧缺,价格由年前的760元/吨上涨到1200~1800元/吨,上涨超2倍;原料PCMX全面断货,而且价格已涨至300元/千克,上涨近3倍;运输成本也大幅上涨,货运的运费同比上涨了近1倍左右,货运司机的费用上涨5~7倍左右;复工企业为员工配备防疫防护用品,也增加了生产成本。企业越是在困难情况下越要增强信心,用好政策,抵消疫情负面影响。 把脉提升空间 提高应急能力 洗涤用品行业虽然短期内受到一定冲击,但是从长远来看,通过这次疫情,洗涤用品行业可以洞察到消费者新的需求,很多产品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第一,疫情期消费需求催生消毒杀菌产品结构调整。疫情期间消毒剂需求量大增,民众正在逐渐适应选购消杀产品,学习科学使用消杀产品,这为市场增加了快速发展的动力。家居消毒剂以含氯84消毒剂为主转向选择新型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新原料,免洗消毒洗手液、洗手凝胶、消毒喷雾、消毒湿巾等多种形态产品的开发,将成为未来新的发展趋势。今后,随着大众卫生防疫意识增加和消费习惯的变化,消杀产品市场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生产企业迎来新一轮红利期。 第二, “宅经济”促进多功能洗涤产品推广应用。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更多白领在家里上班,这批人中占相当大比重的80后、90后更倾向于高端品牌、个性化、便捷化、功能化产品。除去常规的衣物洗涤去污、消毒杀菌以外,消费者还通过对洗涤产品抗静电、除螨、除臭、无过敏源、柔软、香水香氛等功能性产品的选择,提高居家环境的舒适感,为洗涤用品行业加大多功能洗涤产品研发推广力度提供了空间。 第三,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抵抗疫情风险能力。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企业生产保障能力是一次大考。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厘清消杀产品原料、辅料、生产线、包装容器、标签、外包装材料等上下游供应链之间的关系,提升企业供应链协同与管理能力。政府部门进一步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优化消毒杀菌产品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行业协会对消杀产品生产企业要建立产能档案,及时更新,条件成熟时,酝酿成立专业分会,全力保障消杀产品满足国家应急需求。 维护市场秩序 推进产业平稳运行 疫情就是命令。疫情期间,卫健委出台了消毒剂紧急上市的通知,生产企业积极复工、扩产,增加了市场供应。截至2月29日,对50家具有消毒剂生产资质企业的监测结果显示,43家企业已经复产,复产率86%,当日生产各类消毒剂、消毒洗手液270万瓶,产能利用率超过70%。 目前,商超消毒剂供应紧缺现象在部分地区已初步得到缓解。下一步,生产企业要高度关注消毒剂等消杀产品产能过剩和品种单一带来的销售困局,中国洗协将积极引导企业早做预判,提前做好调整产品结构的准备。 在突围解困的同时,我们也要坚决维护市场秩序和正规企业的合法权益。近期市场蜂拥而上一批没有消毒产品卫生许可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有效物含量低、达不到消毒功效却冠以消杀产品头衔的产品,严重影响疫情防控效果,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疫情防控不松劲,产品质量保障更不能松懈,绝不能让假消毒剂扰乱市场秩序,损害行业形象。 中国洗协在行业内已发出通知,动员消杀产品生产企业举报不法厂商生产的伪劣消杀产品,打击以次充好行为,坚决维护消杀产品市场秩序和正规企业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