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乡村振兴 一线见闻(之二)
遵义赤水:一根翠竹撬动60亿产值
■ 中国工业报记者 江 晖 毛志亮 在贵州竹运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一张张竹制品纸被机器链条承载着运向包装环节,一排排贴着各色包装的 “纸墙”错落有致地码放在车间的角落里。随着复产复工的持续推进,这里生产的竹制品纸张正一片片飘向海外。 “自2019年6月实现技术改革以来,外贸出口4000多万元。2020年可实现终端纸产能3万吨,预计产值达3亿元,其中出口在2亿元以上。” 贵州竹运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文君向中国工业报记者介绍说, “目前销售渠道主要出口欧洲、北美洲、东南亚、澳洲等地。” 张文君的公司2018年落户于贵州赤水经济开发区内,主要生产面巾纸、餐巾纸、厨房用纸以及厕用纸。在他看来,选择在赤水建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县域内产业配套丰富。 集聚特色产业 深耕全产业链 赤水是 “全国十大竹乡”之一,境内竹林似海,发展竹业资源禀赋优越。 “自2001年起,赤水市抢抓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机遇,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林业建设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市级领导挂帮制度,建立行政、技术业务 ‘双线’责任机制和资源基地建设工作考核机制。用了18年时间,赤水的森林面积发展到224万亩,竹林面积达132.8万亩,人均竹林6.6亩,带动18万竹农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林业综合收入突破80亿元。”赤水市政协副主席袁晓春表示。 从竹子种植到竹浆造纸,从竹笋加工到竹子制品制造,赤水市将竹子“吃干榨净”,通过产业集聚化建设,集群化打造形成了完整的竹业生产链。2019年赤水市实现竹产业产值超60亿元,利税2亿元以上。 在赤水经济开发区内,围绕纸制品、竹木家具、特色食品药品、竹集成材等 “四大产业”的企业鳞次栉比。赤天化纸业、云泰家具、红赤水、新锦竹业等企业,在园区内将原竹、纸浆、竹笋等,就地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竹制品。在竹产品消费链下游,赤水市还鼓励企业加大产品研发,拓展市场纵深,现已推进研发竹黄酮素、竹碳纤维等高端产品,实现卖原竹到卖竹制品、竹商品的转型。 围绕着做全产业链条、做深产品加工、提升产品价值的思路,赤水利用一根竹子走上脱贫致富路。赤水经济开发区通过引进纸产业园、家具产业园、食品加工园,解决了11600多人就近就业,带动3000余贫困群众实现就业脱贫。 “目前,公司拥有生产线26条,员工140余人,其中贫困户60人,人均工资超过4000元/月。”张文君说。 在赤水经济开发区内,一栋栋赤水市天苑新城安置点引人注目。袁晓春说: “这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将贫困人员搬迁到这里,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还有利于实现就近就业。”他介绍,目前赤水对3643户14369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同时推进后续服务保障,完善了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 “五大体系”建设,实现搬迁群众迁出 “零顾虑”、入住 “零负债”、融入 “零距离”。 拓展产业链条 实现稳定脱贫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赤水市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拓展产业链条,带动群众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旅游,让产业发展红利进入每家每户。据介绍,赤水通过组织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大力发展林禽、林笋、林药经济,在有限的空间环境中,最大程度提升森林资源效益,累计种植金钗石斛9万亩、年出栏以乌骨鸡为主的家禽1000万羽以上、年产竹笋6万余吨,林下经济产值达25亿元。 “全域旅游、全景赤水”的推进,也让贫困群众吃上旅游饭、走上旅游路、发上旅游财。目前,赤水打造4A级景区6个,旅游景点30个;建成星级酒店14家,各类商务宾馆、民宿客栈达648家,农家乐150家;建成天鹅堡、天岛湖两个高山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通过以上项目建设,带动10万余人从事旅游行业,4000余户1.3万贫困群众脱贫,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 一根翠竹成为赤水市实现脱贫的致富竹,离不开当地政府聚焦产业振兴、培育特色产业的战略定力。近年来,赤水市围绕项目、资金、科技等发展要素,出台 《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意见》 《关于推进竹业循环经济发展意见》 《赤水市竹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盘活林业资源,初步形成 “政、产、学、金”多方位支持产业发展模式,建立竹产业专业合作社66家、覆盖农民3.8万。“只有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共享 ‘红利’,提升贫困户 ‘造血’功能,才能实现稳定脱贫。”袁晓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