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 曹君君
黄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科工局军事电子领域专业组成员,承担国家核高基专项核心器件评价与检测、基于 “散裂中子源”的大气中子辐照谱议试验平台等重点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励14项。他说: “面向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要引领可靠性技术发展。”
质量可靠性是 “卡脖子”技术
微纳器件失效物理表征及其应用技术的重要价值是揭示微纳器件失效机制、解决防控问题、提升可靠性水平。
“以集成电路、固态微波器件、MEMS为代表的微纳器件国产化与自主可控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它们是装备的心脏,其质量可靠性技术是卡脖子关键技术,直接决定了装备性能和实战能力。”黄云表示。
研究微纳器件质量可靠性技术是国家的需求,微纳器件失效物理表征及其应用技术就是从本质和机理方面揭示可靠性自身规律,确定可靠性水平与影响因素,建立可靠性评价与提升技术,支撑元器件可靠性自主可控与风险控制能力。
黄云在固态微波器件可靠性技术领域建立了GaAs、GaN器件的失效机理特征提取及参数表征技术,形成了微波/毫米波器件的寿命快速评价/评估/预计能力,解决了长期困扰研制单位的可靠性关键问题。其研究成果“微纳器件失效物理表征及应用技术”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8年),获得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 (2019年)。
黄云说,可靠性研究创新的意义在于解决国产器件在工程中遇到的质量可靠性问题,促进新产品新器件在应用中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科研是在走创新的路,而成功之路是探索出来的,只要方向正确,付出努力就会逼近成功。
可靠性是 “中国创造”的重要因素
可靠性是复合型科学技术,不但需要多学科技术,也要解决不同产品的可靠性问题。
黄云在固态微波器件可靠性评价、光电子器件寿命试验、辐照试验与大气中子效应评测、电子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一些创新性技术成果,形成的可靠性评估模型、技术规范、试验方法等推动了元器件可靠性从事后控制到事前预防,元器件可靠性得到显著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不断加强,并在航空航天等工程中得到了应用。
黄云指出,中国是制造大国,但还存在质量不稳、可靠性差等问题,必须通过以可靠性为中心的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塑造,提升中国创造竞争力,实现中国产品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从 “中国制造”到 “中国创造”,可靠性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瞄准世界一流 在世界舞台上与同行对话
重大工程出问题就是致命的,可靠性工作就是要把这种损失减小到最少。
黄云表示,曾经一个待发射卫星某关键器件在地面试验中出现问题,我们参与了质量问题归零分析与验证工作,我们的试验数据结论直接支持了该卫星暂停使用该关键器件并进行改进控制的决策,避免了卫星如果上天后失效可能导致的数十亿元经济损失。
工信部五所是我国可靠性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发挥五所在国内国际的科研创新带动作用。面向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要引领可靠性技术发展。
在谈到未来规划时,黄云说,要瞄准世界一流,敢于在世界舞台上与同行对话,解决整机型号应用和元器件研制中的实际问题,力争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特别是中兴事件、华为事件之后,要突破集成电路等核心器件质量可靠性关键技术瓶颈,在元器件微区应力响应分析和可靠性评价技术方面实现原始创新,在元器件可靠性动态认知、智能分析和精确预测领域占领国际制高点,在大气中子辐照效应和集成电路可信性领域争夺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