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 观察 工业软件成“命门” 本土企业正奋力崛起
■ 龚 萱 刚刚迎来百年校庆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由于一则MATLAB软件使用禁令,再度成为焦点。同样可能遭受软件掣肘的还有华为。近期美国出口禁令扩展至软件领域,这意味着华为可能无法使用美国的软件进行芯片设计。 “缺芯少魂”一直是我国信息产业之痛。在目前的国际环境背景下,突破制约我国产业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打破可能被 “卡脖子”的技术壁垒已经迫在眉睫。实际上,在近年来几次 “卡脖子”事件中,工业软件和芯片是同时击中中国制造的 “软” “硬”两把利剑。而比起各界对芯片的强调与重视,工业软件被给予的关注相对较少。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开始认识到工业软件对于工业制造的重要性,政策支持加大了力度,一批本土企业也正在奋力突破,努力扭转我国工业软件对外依赖的局面。 隐秘而致命的 “卡脖子”领域 工业软件是指在工业领域里进行研发设计、业务管理、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的相关软件与系统。在软件行业中,工业软件只占很小的比例,却是工业制造的大脑和神经,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支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联主席磨长英就发出呼吁:着力解决工业软件 “卡脖子”问题,减轻核心技术对国外工业软件的依赖度。他表示,工业软件不但已经成为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支撑,更是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世界各国获取竞争优势的要害所在。 工业软件包含研发设计类 (CAD、CAE、PLM等)、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类 (MES、SCADA等)、业务管理类 (ERP、SCM、HRM等)三大领域,其中研发设计类最为核心和关键。目前国外工业软件巨头占据着我国工业软件市场大部分份额。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我国工业软件开发呈现管理软件强、工程软件弱、低端软件多、高端软件少的特点,造成国内制造企业在很多业务领域都长期依赖国外软件。这意味着产业活动只能沿着国外的知识体系、技术路线、设计思想和管理经验进行。同时,如果西方国家进行工业软件封锁,我国相当部分的工业企业研发、生产面临风险。 国外工业软件巨头占领的正是我国本土工业软件企业溃退后留下的市场。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产工业软件平均市场占有率在25%左右,其中个别专项领域曾达到45%左右。而此时,国外巨头利用他们早年对市场和行业的积淀,采取多重手段进行了对市场的抢占,彼时稍显稚嫩的国产工业软件企业纷纷败退。 市场被国外厂商占据的另一个后果是数据 “空心化”。工业软件的使用中,大量的国内研究机构和企业近乎无偿提供了相关宝贵的基础数据、应用数据和核心数据,这也可能使企业及国家蒙受损失。 本土企业奋力突破 近年来,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国产工业软件发展缓慢对产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可能影响,从政策制定等多个方面加大了对工业软件领域的扶持。 国家 “十三五”规划重点提出,要大力建设工业互联以及云服务平台,细化到CAD软件上,需要CAD软件在应用场景和功能上都有较大的突破。今年3月底,工信部表示,在基础软硬件方面,将实施国家软件重大工程,集中力量解决关键软件的 “卡脖子”问题,着力推动工业技术的软件化,加快推广软件定义网络的应用。 尽管困难重重,但一批坚持下来的国内工业软件企业开始展现出勃勃生机。比如,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中望软件)在CAD/CAM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北京亚控科技发展公司在组态软件方面国内市场第一,通力凯顿 (北京)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在PLM领域已展现出了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索为系统、安世亚太、云道智造等在研发平台软件方面成效显著。 工业软件领域也获得了资本的关注。2019年10月,中望软件宣布完成第二轮1.4亿元融资,而早在2018年底,其就完成了第一轮8000万元的融资。这次融资也成为国内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领域规模最大、估值最高的融资案例。据了解,中望软件是早期进入3DCAD/CAM领域的企业之一,逐步打破了我国3DCAD领域由欧美企业垄断的局面。此外,公司已正式进入了用于高端设计场景的CAE技术领域,有望实现国产CAE软件突围。 业内认为,投资机构的支持,表明了资本市场对自主CAD/CAE/CAM核心技术及前景的高度认可。随着政府、企业、资本、科研单位的共同努力,工业软件国产化未来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