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集群夯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数字“底座”
■ 刘俸君 7月初,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2020-2022年)正式对外发布。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也通过其官网发布了《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提出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应用和集成创新,形成更多有创新性的共性技术解决方案及标准。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专家指出,大数据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渗透性和高融合性特点,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规模不断扩张、贡献不断增强。 据报道,在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的背景下,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按照可比口径计算名义增幅达15.6%,北京、上海数字经济GDP占比已超过50%,数字经济在地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数字经济疾步快跑,看点显然更在 “数字”之外,反映出不断增强的中国创新能力和创新实力,表明了中国经济活力充沛、增长动能澎湃。 2020年 《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这是新基建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重要会议中多次提到新基建,此次 《政府工作报告》无疑更加明确了 “新基建”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政府对 “新基建”发展的支持。而数据中心是产业数字化的关键基础设施,也是国家新基建战略的核心内涵之一,必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数据中心是 “新基建”中的 “基建” 疫情发生以来,线上教育、远程办公、云视频会议等需求不断被挖掘出来。疫情倒逼互联网行业向全场景、全用户和全产业纵深发展,这也将进一步刺激资金实力强、用户基数广、数据需求大的互联网巨头、政府、金融机构、教育部门和企业等大型客户强化数据中心方面的储备需求。 秦淮数据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居静认为,数据中心行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满足各种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且也会成为推动新基建发展的重要抓手。据估算,数据中心每投入1块钱,可以带来5~10块钱的投资,包括网络、电力、高端装备制造业、IT设备一系列上下游企业。 “数据中心可以说是新基建中的基建。”居静说。 不仅如此,数据中心形成规模效应不但可以极大带动新基建的发展,还可以吸引新型企业的入驻,改善当地产业结构,促进就业。 据居静介绍,目前,秦淮数据集团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投建的环首都官厅湖大数据产业基地已经形成这种规模效应,相继直接提供高新技术就业岗位百余个,创造间接就业岗位数千个,已吸引英维克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入驻,也吸引了中外科技巨头落户。即将开园的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也将复制这种规模效应。 “对于互联网企业、云计算公司来说,为了应对快速增长的业务所带来的大量实时计算需求,他们既希望数据中心网络传输快、低延时,又希望数据中心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以便实时进行计算调用,同时还希望数据中心成本足够低,交付时间足够短。在这种情况下,秦淮数据集团提出新一代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发展模式,积极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 ‘数字底座’,支撑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驱动下新业态、新模式对数据处理的复杂需求。”居静说。 事实上,当架构发展到更大规模,服务更多用户时,通常会形成数据中心集群。大规模的数据中心集群不但能够更好地承载用户大规模的数据需求,也能够降低整体基础设施的边际成本,从而进一步降低用户成本。而且,还能最大限度确保数据的安全。 数据中心集群成为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构建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体系、满足数字经济时代行业发展需求的重要解决方案。特别是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重要的国家战略,超大规模数字中心集群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北京和天津的信息化发展程度非常高,对数据中心的需求旺盛,而土地和能源价格昂贵,使得数据中心的总体拥有成本和运营成本普遍较高。相比而言,周围地区有充足的空间和较低成本的能源,适合大力发展数据中心产业。不但可以为京津地区提供数据中心资源保障,实现产业承接功能,还能带动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 作为首家落户河北的数字基础设施企业,秦淮数据集团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冬奥会筹办、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河北新 “两翼”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机遇,自2017年开始集中核心资源,陆续在张家口规划、投资、建设及运营多个超大规模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形成张家口 “同城三点”布局,带动了当地数据中心产业从0到1、从1到N的发展,有效承接北京数据中心产业转移与新增,助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秦淮数据集团建设的环首都新一代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集群,以数字领导者聚集地北京为出发点,同时向 “能源流”和 “信息流”富集的张家口、大同挺进,呈三点网状布局的数据中心集群。 居静介绍,截至目前,已投入运营的有环首都官厅湖大数据产业基地和环首都桑园云计算产业基地。其中,环首都官厅湖大数据产业基地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单体数据中心园区。环首都存瑞云计算产业基地和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也将于今年陆续开园。5月20日,为数据中心园区进行标准配套的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接待中心也正式启用,为每一位到访者提供一站式全要素工作生活空间,树立新基建行业首屈一指的配套设施标准。 2020年,张家口市怀来县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发布的以数据中心为特色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数字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不仅如此,秦淮数据集团在张家口 “同城三点”的基础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的更大范围内还打造三点网状布局:由零距离接壤北京的“大数据创新创业示范和总部经济核心功能区”,向 “大数据研发和应用、装备制造核心功能区”以及 “大数据存储核心功能区”,构建 “一带、三区、多园”的大三点业务布局。 更远一点的山西大同也成为受益者。2018年3月,秦淮数据集团正式入驻大同市灵丘县,规划、投资、建设及运营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项目,承载数据存储、挖掘分析、应用等数据交易生态体系和云服务生态体系,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大的单体数据中心园区,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转移。 随着业务聚集以及基础设施配套升级的场景逐步实现,秦淮数据集团对于信息基础设施产业生态的上游供应链提出了本地化需求,在部署的园区基地所在区域,构建成熟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产业链。 “在河北、山西等园区基地,秦淮数据集团雇佣本地员工近千人,间接提供工作岗位超3000个;通过税留当地,带动生态合作上下游企业缴纳税收,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居静说。 数据中心助力可再生能源本地消纳 数据中心是 “高载能”产业,因此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企业一直也在探索各种可能。秦淮数据集团将数据中心园区优先选择在张家口、大同等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富集的区域,形成发电侧用电侧本地消纳协同发展,解决季节性可再生能源供应难题,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 根据官方数据,张家口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占全部电力装机的70%,拥有3000万千瓦的光伏及4000万千瓦的风电资源开发潜力。 秦淮数据集团通过各种机制,在张家口和大同积极实现可再生能源使用100%来自当地弃风弃光资源。 2019年,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已投入运营的数据中心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稳定供给,成为山西能源革命的排头兵、推进当地能源革命的新标杆。 同时,秦淮数据集团也正在积极探索 “数据中心与可再生能源”联动发展模式,参与电站开发,寻求清洁能源投资,打通 “发-输-用”零碳数据中心100%清洁能源本地供应及消纳,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这将进一步促进大数据产业的经济效益,提升数字经济的质和量,最终促进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 微评:数字经济奋楫逐浪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在关键领域的创新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实现新的突破、走向世界前沿。数字经济风起云涌,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数据供应链,有力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集成融合,显著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正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态势,持续推进信息化、大数据领域创新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果。 数字经济的魅力在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 研究显示,2019年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达7.1万亿元,同比增长11.1%。数字经济减少信息流动障碍,加速资源要素跨产业、跨区域合理流动,给产业转型、经济转型提供支持。疫情防控期间,网络购物、视频会议、远程医疗、云课堂等新模式层出不穷,数字经济在支撑复工复产、保障就业、提振经济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凸显,也进一步说明了其应用广泛、潜能巨大、前景广阔的优势特点。 信息技术、大数据、智慧治理加速向工业、服务业、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渗透。助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推陈出新,激发了社会创新活力和发展动能,数字经济站上了新的风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有预测认为到2025年规模可达到60万亿元。国家和地方提速、加码布局 “新基建”,推动云计算、5G、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与落地,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从短期看有望拉动投资、内需,助力“六稳” “六保”政策落实,加快经济复苏步伐,从长远看可望有力赋能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加快数字经济、智慧社会、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进程,助推中国巨轮扬帆远航、行稳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