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不均衡 我国服务型制造亟待统筹推动
■ 中国工业报 邹 洁 11月3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服务型制造大会 (以下简称大会)在杭州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高兴夫出席大会,并为我国首个服务型制造研究院揭牌。 王江平指出,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并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应对疫情影响和促进制造业加速恢复发展,有利于破解我国制造业长期发展面临的矛盾与约束并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2016年7月,为大力推动我国服务型制造的发展,工信部等三部门发布 《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自此我国服务型制造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发展驶入快车道。在工信部遴选的62家服务型示范企业中,七成企业的服务营收占总营业收入比重超过30%,对制造业提质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服务型制造联盟调查,八成受访企业认为服务型制造 “显著促进了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不到位。各方面对服务型制造的理解不一致,对其重要作用和实现路径认识不足。二是发展不均衡。一些行业领军企业和特色优势企业已将研发设计和系统解决方案等作为重要业务,但不少企业仍停留在提供安装或维修等基本服务的水平。三是发展生态不健全。尚未形成有针对性的技术标准体系,基础性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服务型制造发展的需要。 王江平强调,今年6月,工信部联合15部门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 “十四五”时期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王江平说: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积极谋划新思路,统筹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要强化政策引导,进一步完善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政策环境;要由点及面全面推进,持续开展服务型制造的示范遴选和培育推广工作;要夯实发展基础,健全标准、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据了解,作为服务型制造 “十三五”收官活动,大会展示了我国服务型制造最新发展成就,全面解读服务型制造相关政策、发展模式和最佳实践。会议还集中发布了服务型制造区域发展指数和共性技术目录编制方案,启动服务型制造标准化工作,并走进浙江这个服务型制造大省现场交流研讨,为我国服务型制造成功跨入 “十四五”打下良好基础。 浙江走在全国前列 大会的亮点之一是发布了 《服务型制造区域发展指数 (2020)》报告,首次以指数形式对各省市区的服务型制造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估。报告显示,浙江、江苏、广东、上海、四川、福建、安徽、辽宁、云南和河北10省服务型制造发展领先。尤其是浙江省因生产性服务新产业发展迅速,数字经济优势明显,在服务型制造产业生态、发展成效和融合程度等方面均位列第一。 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表示,近年来服务型制造在浙江大地上蓬勃兴起,全省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已有19家,省级示范企业236家,形成了良好的服务型制造生态,成为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数字经济 “一号工程”深入实施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此次中国服务型制造大会的举办,为浙江省深入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带来了新机遇。 据介绍,浙江省将在推动服务型制造过程中,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新机遇、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新趋势、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新赛道,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育先机、开新局,努力打造全球先进制造基地。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大会上揭牌的我国首个服务型制造研究院也落户浙江。该研究院将建成支撑国家服务型制造发展的特色智库,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据了解,服务型制造研究院是在工信部及浙江省政府指导下,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杭州市余杭区、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于去年5月共同启动建设。研究院立足长三角,辐射全中国,成为推动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流公共服务平台,一期建设将通过3年左右时间打造成为国家级特色创新载体。 研究院采用 “公司+联盟”的建设思路,充分发挥现代企业的内生活力和创造力。同时,整合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海内外资源,以“小核心”带动 “大协作”,聚焦服务型制造领域产业政策和理论研究,突破重点行业发展模式瓶颈和共性技术问题,解决企业服务型制造转型的产业化和工程应用问题,为建设制造强国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