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 “十三五”
见证
工业新成就 去产能重创新 原材料工业供给侧改革加快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原材料工业系统争分夺秒、齐心奋战,在防护服日产量从1万多件增加到30多万件,保障范围从湖北、北京、河南、安徽扩展到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情况下,始终确保了防护服企业原料的持续稳定供应。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保证疫情紧缺物资的供应,是原材料工业实力提升的一个缩影。 去产能,结构调整见实效 “十三五”期间,我国原材料工业产业实力持续增强。2019年,原材料工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1.26%。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学品生产国和第二大石化产品生产国,约20余种大宗化工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粗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53.3%,22大类钢材产品中,有17类钢材产品自给率达100%。 从常用有色金属到稀有稀土金属的64种有色金属品种均能生产,为尖端科学和国防现代化提供各种新型材料。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大宗建材产品产量全球占比接近60%,为我国建筑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材料。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型材料产品不断涌现。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原材料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压减过剩产能取得显著成效。2015~2019年,石化化工行业淘汰炼油产能10080万吨、磷肥产能220万吨、尿素1999万吨、合成氨1897万吨,电石净减少500余万吨,千余家位于城镇人口密集区和沿江地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完成搬迁改造;钢铁行业1.5亿吨去产能上限目标提前两年完成,产能利用率大幅回升;铝行业清理整顿违法违规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兼并重组、产能置换、指标交易等方式,部分电解铝产能置换转移至水电、风电资源丰富的内蒙古、云南等地区;建材行业新增产能得到有效控制,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目前前10家水泥企业和平板玻璃企业产业集中度分别达到64%、60%。 重创新,产业焕发新生机 今年以来,应用河钢集团第七代家电板——DVM数码印刷彩板的海尔高端冰箱,线上 “爆款”热度不减。人们拍摄的相片,通过3D数码打印等工艺技术,能够在家电板上做出个性化产品,让家电变得充满想象力。 “十三五”期间,我国原材料工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强度不断提高,在部分中高端和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十三五”期间,我国原材料工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由0.69%提高至0.92%。在炼油、乙烯、煤化工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具备了自主建设单系列规模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和芳烃的能力以及大型乙烯 “三机”、大型煤气化炉、大型空分等化工装备制造能力。钢铁工业工艺装备总体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电解铝技术进步明显,传统建材产业技术装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高端特种玻璃、特种陶瓷、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非金属矿制品等新材料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十三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在部分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 “并跑”。目前,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氟硅材料、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超材料、超导材料、石墨烯、液态金属等前沿新材料产业化取得重要进展。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依托人才、市场优势,形成新材料研发与应用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保民生,积极担当有作为 “十三五”期间,我国原材料工业多措并举,积极担当,保障民生。2017年8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实施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对解决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和卫生防护距离不达标问题、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石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乎国计民生。“十三五”期间,我国原材料工业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升,绿色转型明显加速。其中,2019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 (折合标准煤)由2015年的572千克下降到554千克,提前完成“十三五”节能目标任务;2019年铝锭综合交流电耗降至13531千瓦时/吨,比世界原铝综合交流电耗平均水平低1300千瓦时/吨左右;建材工业二氧化硫、烟粉尘等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 未来,原材料工业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互促的双循环,围绕 “六稳”“六保”,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加速传统材料产业升级和新材料产业发展。同时,突破一批 “卡脖子”产品、技术和工艺,壮大一批国际一流企业和 “单项冠军”,建设一批世界先进原材料产业集群,努力打造材料强国,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龚 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