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装备全面提升 建材工业发展超预期
■ 中国工业报 曹雅丽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改善人居条件、治理生态环境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 “十三五”以来,建材工业围绕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改革发展主线,有效抵御和应对了来自内外部严重产能过剩和经济效益下滑、环保严格治理等各种挑战,全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一大批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相继问世。同时,近年来,建材行业在智能制造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部分细分行业走在了智能制造发展前沿,培育了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新模式应用项目和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产业政策助力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是建材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绿色建材的生产和使用、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步伐;建材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开始化解并出现新的转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更加有力,改变生产力布局和“走出去”成为发展的新趋势;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的综合作用促进兼并重组和节能减排出现新的转折;现代化、智能化、 “互联网+”成为建材行业新的发展动力。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2016年5月18日,国务院发布 《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 《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针对建材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总体要求、压减过剩产能、加快转型升级、促进降本增效、完善支持政策五个方面,明确了包括玻璃行业在内的建材行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原则和具体路径,不仅是玻璃行业降本增效实现脱困发展政策指导,也是 “十三五”期间化解产能过剩、推进玻璃行业供给侧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2016年9月,为促进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可持续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 《建材工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旨在推进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7年11月,为提升建材行业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制订了 《建材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 此外,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力推动绿色建材产业发展,促进建材和建筑紧密衔接,培育了一批骨干绿色建材企业和基地园区,为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多领域发展超出规划预期 “十三五”时期,建材行业多个领域发展进度和进程超出规划预期,取得了良好成果。 “十三五”时期,节能减排进程和主要产业达标的进度超出规划预期,绿色低碳的工作进程超过规划。水、玻、陶三大产业生产线节能减排达标率分别为92%、93%、90%;2018年规模以上企业已全面达标。据估算,近两年来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7%左右。 “十三五”时期,新兴产业、尖端技术和主要产业的技术提升和跨界发展超出了规划预期。1000吨级碳纤维生产线、超薄高铝盖板玻璃生产线、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生产线、超薄玻璃基板、0.12毫米全球最薄的玻璃、2.4亿平方米的锂电池融膜项目、高性能100吨氮化硅陶瓷生产线、新型干法水泥第二代的技术装备研发和中国浮法玻璃第二代技术装备研发,均达到了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并举的水平。从产业来说,水泥、平板玻璃、石膏板、玻璃纤维 “十三五”可以率先进入世界领先的行列;复合材料中部分尖端用于军工的高附加值产品,用于海洋工程开发与运输的具有新功能的产品,非金属矿物产业中的石墨、萤石、高岭土的部分加工产品,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部分抛光砖、微晶陶瓷复合砖,墙体材料中部分绿色装配式房屋,石材行业的花岗石框架锯装备制造,管桩防腐技术,超高强管桩生产技术等一批新技术大多是在近两三年出现的,将在 “十三五”末实现与世界领先并跑。 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形成新的发展业态。“十三五”时期,产业园区、产业群、产业链,集成配套、集成组合组装、中介与产业连接,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连接与并举,一条龙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组合方式不断创新,其模式新、市场占有率高、效率高、经济效益好,一种资源多种加工的开发模式已经被市场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连为一体,改变着传统的发展模式,展现了行业新的业态和新的进步。 此外,建材行业正处于积极应对外部市场需求结构调整、内部产业结构加速转型的发展阶段。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冲击,行业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建材行业全力应对疫情影响,复工复产取得积极进展。 国家发改委公布建材行业运行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水泥产量167627万吨,同比下降1.1%,去年同期为增长6.9%;商品混凝土产量193979万立方米,增长0.5%,增速同比回落14.4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量69952万重量箱,增长0.4%,回落5个百分点。与上月相比,水泥、平板玻璃价格均上涨。 分析认为,三季度建材行业景气度持续回暖,龙头企业地位稳固。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书记阎晓峰表示,建材行业必须更快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找准全行业稳增长方向,加快拓展行业发展的新领域、新需求、新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