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矿山安监局:持续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
1月11日,本报从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举行的2021年首次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近年来取得较快发展。2015年全国煤矿还只有3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2019年就达到275个,2020年底更达到494个,同比增加80%。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进一步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措施包括:加大推广应用力度。要求各地将煤矿智能装备和机器人纳入安全技术改造范围,做好相关政策配套,全面推进。山东、山西、陕西要发挥智能化建设示范引领作用,面上向全省煤矿拓展、点上由采掘工作面向矿井全系统延伸。 加大多技术融合力度。按照 “系统智能化、智能系统化”的理念,积极推广采掘智能化、辅助系统无人化、固定岗位无人值守或远程监控、巡检机器人,加快推进危险作业机器人替代;积极推动5G下井、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与煤矿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实现各系统各环节互联互通、有效联动。 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开展煤矿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系统集成创新,进行50人以下少人 (无人)矿井的科学试验攻关;加快填补井下搬运等6种机器人研发空白,推动临时支护等13种井下机器人尽快实现成果转化;对精准地质探测、复杂条件智能综采和快速掘进等 “卡脖子”技术装备,集中力量攻克,提高智能装备的成套化和国产化水平。 (邹 洁) 超导电缆研发取得新突破 1月12日,从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获悉,国内首条10千伏三相同轴高温交流超导电缆型式已于近日试验成功,标志着深圳即将建成全球首个应用于高负荷密度供电区域的超导电缆示范工程。据悉,该工程是南方电网公司重大科技专项,预计今年内建成投产。 高温超导输电技术被誉为下一代电力传输战略性技术,在电力传输过程中,能够实现低电压等级的大容量输电,好比电力领域的高速高载荷磁悬浮列车。据了解,一根10千伏三相同轴高温交流超导电缆,相当于一根常规110千伏电缆的电量输送能力,且其输电损耗几乎为零。其对城市地下通道的利用,对像深圳这样土地资源稀缺、地下管廊空间紧张的城市而言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次深圳供电局研制的三相同轴高温交流超导电缆,是目前国内结构型式最紧凑、带材用量最少、研发难度最大的超导电缆。项目攻关团队历经3年时间,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填补了相关国内技术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首次研发并使用国产大冷量GM制冷机,为超导电缆在“高温”零下200摄氏度下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液氮环境,突破了关键技术装备“卡脖子”问题。同时,还采用国产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研制国产化超导电缆生产线等,实现关键装备100%国产化。 (王哲 朱婷婷) 上海国企发力工业互联网 在1月12日举行的2021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经济数字化转型大会上,上海启动首批工业互联网场景建设,包括沪东中华、中国商飞、上海电科所在内的十家单位入选。据透露,上海市国资国企将是今年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发力点。按照 “一企一策、分类推进”原则,三年内推动60%以上市属国企集团工业互联网应用,将国资国企产业优势转化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的主战场,主动融入 “数字基因”“智能基因”。 其实,早在2016年上海就率先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构想,2017年发布全国第一个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上海又发布了 “工赋上海”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上海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实现1500亿元,成为全国工业互联网资源配置、创新策源、产业引领和开放合作的高地。 目前,上海已培育了涵盖网络、平台、安全等39个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打造了宝信、上海电气 “星云智汇”、智能云科、中科云谷等15个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94个市级以上智能工厂,带动12万中小企业上平台,工业互联网的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空间布局上,基本形成以松江、临港、嘉定、宝山、金山为支点的 “一链多点”布局。先后落地国家首个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首支地方性专项产业基金、首个地方性工业互联网协会等。 (李 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