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顶层法律“缺位”“双碳”如何落地成焦点
■ 中国工业报 余 娜 2021年两会, “双碳”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 在3月7日晚举行的 “第四届人大代表清华专家建言能源转型研讨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毅,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全国人大代表、四川乐山太阳能研究院院长姜希猛等积极为实现 “双碳”目标建言献策。 构建碳中和顶层法律 王毅坦言,据不完全统计,过去15年涉及到能源、气候变化和低碳领域的人大代表建议大概有20多份,各民主党派联合提案也不下20份,涉及到各个领域,一些已经得到了政府的积极反应,有些已经变成了现实。 “咨政建言是我们一个基本的工作。应看到,在碳中和领域没有一个直接的顶层法律,包括 《可再生能源法》,以及正在制定的 《能源法》,都涉及到相关的内容,但从整个 ‘双碳’目标来看,实际上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法律体系。”王毅表示。 在其看来, “双碳”本身是社会经济系统性的变革,是一个系统,里面涉及到方方面面,立法方面我们也提出能够有一个统筹的制修订问题,包括顶层设计法律、现有法律修订的问题。 “去年我们到各个部门走访,包括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生态环境部等,听听他们对于立法的需求,也对像 《能源法》以及相关的法律起草提供我们的咨询意见。今年我们也想继续在这个领域开展工作。希望构建碳中和的法制建议,可能会从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把相关的立法提上议程。”王毅说。 王毅还指出,“可以看到一些代表对 ‘双碳’的理解仍存在一些误差。所以需要我们更多的学习,加强传播,形成共识。我们需要走到一个正确的道路,首先大家对基本概念、基本认识要清楚。要认识到 ‘双碳’工作不仅仅是减碳,更多意味着整个系统的变革。” “我们还需要完善激励政策以及更好的治理体系。”王毅建议。在其看来,过去包括环境、能源总量都以约束为主,缺乏一套比较好的激励政策,需要在标准、税收、定价机制上,能有更多的激励创新。 “双碳”目标的实现,还涉及到各个部门,这些部门应该更好地合作,更好的协调。 加快汽车电动化速度 近期,全球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国内能源进口承受较大压力。这一背景下,中国能源转型如何有效推进?中国能源安全如何保障?外汇支出如何尽快平衡? 对此,刘汉元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在全球制造业规模均处于领先位置。光伏发电将成为可再生能源的主角甚至第一主角。光伏占到全球75%以上的份额,发电成本也从十多年前1元、2元甚至更高一千瓦时,逐渐降到去年今年的3角左右一千瓦时。“我们高兴的看到,中国国内每年已经拥有200GW的光伏发电组件的生产能力,每一年这些组件如果建成发电系统,大约可以直接节约1亿吨石油的消耗。”刘汉元说。 他坦言,在 “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政策配套,如鼓励汽车电动化。 “加快汽车电动化的速度,是我们应对国际能源危机、外汇压力、环境压力很重要的路径。我们的电动汽车现在的充放电寿命大约是1000-3000次电,每充电一次可以跑300公里,在整个生命周期家用小轿车基本可以跑30万公里,大约是普通老百姓10年使用的里程。这一背景下,我们建议国家在做相关研究政策规划时,应使每辆电动汽车接入家里的充电桩,也就是家里的储能装置。家里的电网与小区的电网相连,小区的储能装置、小区的电网与电网电车连在一起,就是整个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储能成本更低,老百姓的用车成本就会更低。提高电网储能效率,降低储能系统建设初始成本与运行成本,对整个电网也是很大的帮助。”刘汉元表示。 此外,刘汉元还建议,国家还应出台更多的配套政策,以促进 “双碳”目标的实现。例如,建议国家在耕地占用、相关增值税方面,为 “双碳”开绿灯。把这些政策做到位,降低非技术成本,“双碳”目标才有可能提前完成。 严格限定高耗能行业 在各行各业当下发展过程中,都肩负着低碳绿色发展的使命,特别是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工业领域,减排任务空前急迫。 姜希猛坦言,尽管到2030年还有几年时间,但要提前做出更精确的数据。为此,他建议: 第一,尽快明确碳达峰、“双碳”工作推进的主体建设。希望国家 “双碳”领导小组,能够建立起联合,比如大学、科研机构,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共同推进。主体确定之后,从现在开始每年的具体任务要往下实施。 第二,一定按行业梳理清楚现存的高耗能行业有哪些,必须对高耗能行业以及指标进行严格限定。 第三,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比如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学科融合,尽快建立由国家到地方各个层面的城市能源管理的平台,把来自企业、生活方面能源的消费真实状况,在这个平台上展示出来。最初可能是一个比较粗的框架,但随着工作的推进,以及一些数据的增多,对能源监控做的更细致,这些数据会更完善、更准确。 第四,钢铁、有色、建材等各个行业节能改造评价方法以及推进方案,要尽快建立起来。不少大学学者正在研究,应丰富起来,真正付诸行动。 第五,在全民绿色行动方面也要呼吁,包括人为的造成能源消耗,碳排放也非常可观。这一方面国家之前出台过以城市为主体的绿色行动方案,应在此基础上,应更细化的往下深入。 第六,有关 “双碳”,一方面是建立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是建立地方层面的法律法规。“双碳”工作的推进,一开始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时候,应以行政主导为主,通过不断探索,让行政方面的法律法规,逐渐形成地方的法律法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