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努力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清洁能源发展 “风生水起” “风光无限”。图为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光热电站。 (浙江可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青海是资源大省,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经济总量年均增长7%。8月31日,中共青海省委举行 “中国这十年·青海”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共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强调,在新的征程上,青海将不断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绿色发展、生态友好、创新开放、文明和谐、人民幸福、政治清明的现代化新青海。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以绿色低碳为导向,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一是盐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国家的战略资源。青海瞄准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目标,推动盐湖资源产业链不断壮大,基本建成 “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2021年全省盐湖产业产值达332亿元,同比增长46%。高纯氧化镁/晶体材料生产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成功研发新型镁基超稳矿化、土壤修复材料,建成国内首条生产线,有效保障绿色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 “心脏”,全国1/3的锂电池出自青海。钾肥则是粮食的 “粮食”,青海生产的钾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青海巨大发展优势是清洁能源。青海着力推动清洁能源开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储能多元打造,已建成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目前,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占全国的18%。全国首个100%利用清洁能源运营的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世界首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输电大通道建成运行,北京大兴机场用的就是 “青海绿电”。自2017年以168小时一举打破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以来,青海连续六年刷新这一世界纪录,2022年达到5周全清洁能源供电。
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认为,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是能源革命赋予青海的时代机遇,更是青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青海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巨大潜能,主要体现在水丰、光富、风好、地广,且具有互补性。一是水丰,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位居全国第五,黄河上游是全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调节性能十分优越,水能技术可开发量2585万千瓦;二是光富,全年日照时间达2500至3650小时,太阳能资源理论可开发量35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位居全国第二;三是风好,风能技术可开发量7555万千瓦,是我国第四大风场;四是地广,可用于新能源开发的荒漠化土地10万平方公里以上。同时,青海地热能、天然气、页岩气储量丰富,盐湖锂资源和盐类资源优势显著,为电化学储能和光热发电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支撑条件。
目前,青海以服务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己任,扎实推动清洁能源开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清洁能源替代、储能多元打造、产业升级推动、发展机制建设 “六大行动”,努力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绿色低碳为特点的清洁能源高地建设正在书写未来、走在前列。青海的目标是到2030年,全省风电、光伏装机1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装机超过1.4亿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