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汽车降价促销是消费者盛宴还是车企价格战?
行业呼吁理性对待 回归市场正常秩序
■ 中国工业报记者 祁晓玲 3月以来,各地政府和车企打出了汽车降价促销 “组合拳”,被誉为 “史上最卷”的汽车降价促销潮从南到北,不断在全国各地蔓延,据不完全统计,十几家车企的近40个品牌参与了此次降价,从几千元到几万元。是什么原因引发了本轮的降价潮?价格战的背后是利还是弊?对汽车行业将带来哪些影响? 原因之一:传统燃油车库存大 销量不及预期 近年来,在国家实施的一系列 “购置税减免”“国家补贴”等政策推动下,汽车产业产销连年稳中有增,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为稳定工业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但进入2023年,由于受到政策切换、市场提前透支等影响,汽车市场增长缓慢。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以下简称中汽协)统计,1-2月,乘用车批发销量312.1万辆,同比下降15.2%。从库存情况来看,2023年2月末汽车企业库存为110.1万辆,比2月初增长6.8%,其中,乘用车库存为86.5万辆,比2月初增长9%。中汽协相关负责人指出,在汽车全球电动化趋势下,新能源车不断挤占燃油车市场份额。从今年年初开始,部分新能源车企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下调市场销售价格,进一步消减了传统燃油车市场竞争力,导致部分燃油车销量低迷,加之去年疫情、芯片等因素打乱了厂家产销节奏,企业库存压力普遍增大。因此,部分车企通过对部分燃油车 (多为EOP车型)进行大幅促销,以去库存回收成本。 原因之二:国六b排放标准实施临近 2016年12月23日,环境保护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第六阶段)》,对第六阶段轻型汽车的排放要求和实施时间做出明确规定,即从2020年7月1日起,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应符合标准国6a阶段要求;2023年7月1日起,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应符合标准国6b阶段要求 (国六排放标准中引入了的 “关于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测试”,简称RDE,届时不符合RDE要求的车辆将无法上牌销售)。RDE法规的实施给企业带来隐形压力,也是此次引发促销潮的成因之一。目前市场确实有部分库存新车不能够达到RDE法规要求,其中也受去年年底疫情及相关芯片供应不及时的影响。面对还有3个多月的 “大限”,厂家判断无法在到期完成,就加速清除库存。 原因之三:合资品牌以价换量提高市场份额 中汽协相关负责人指出,本轮促销力度比较大的主要是合资品牌。近年来,中国品牌市占率不断提升,合资车企特别是一些二线品牌的日子并不好过。2023年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已达到52.8%,相形之下合资品牌市场份额下滑趋势明显。中汽协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指出,在市场份额下滑趋势明显的背景下,严重依赖传统燃油车的合资品牌,借促销提高市场份额,抢先降价以掌握主动权和先机。其实,无论是及时止损,还是回本后加码新赛道,重摆战阵,这都是严重依赖传统燃油车的合资品牌的现实之选。从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看,今年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的局面,中国经济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当前,我国汽车工业正在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这也是产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产业链上企业特别是车企在研发等方面投入巨大,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也处在近年来的较低水平,价格战绝非持久战。 原因之四:地方政府要提振经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其中特别提到要稳定大宗消费,而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是当前稳经济、促消费的重要抓手之一。比年初新能源车企降价行动更早的是,各地方政府为提振今年的经济、刺激本地人民买车,从去年年末就开始了补贴、消费券发放的大比拼。北京、重庆、河南、山东等地通过发放汽车消费券、延长新能源车购置补贴等方式提振汽车消费,四川、黑龙江、山西、云南、海南、贵州等省市印发相关政策,优化汽车消费市场。这些地区的补贴主要由政府独自承担,补贴力度基本在万元左右。本轮汽车降价促销中的湖北省只是以罕见的力度将此推向了高潮。中汽协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国内有效需求尚未完全释放,去年底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以及新能源补贴退出透支了一部分消费,我国汽车消费恢复还相对滞后,前两个月累计产销较同期有明显回落。 在扩大内需大方针下,汽车作为大宗商品,其增量市场越来越小,存量市场越来越难激活,各地政府加推购车补贴,以促进经济内循环,同时带动整个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发展,进而拉动经济增长,助力区域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中汽协相关负责人认为,从短期来看,政企合作补贴优惠是拉动消费的有效途径,产品价格适度下调,有利于激发居民的消费需求。但当前出现的一些迹象却表明,非理性促销会加重消费者观望情绪,持币待购,进而影响到消费信心,不值得提倡。 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价格战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营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价处理库存,适当回收成本是正常经营措施,但不能因此沦为价格战。有人说,价格战是把 “双刃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此轮短期的促销原因是多方面的,各企业推出的优惠车型多为长库龄、老款或滞销库存车型。在终端市场,这些车型此轮促销前已经有了可观的优惠价格,终端宣传为了吸引眼球,夸大降价力度,对消费者容易产生误导。中汽协会认为,虽然新能源汽车发展较快,但燃油车也在加速技术升级,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新变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两者是共存关系,共同满足不同消费需要。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使用场景和需求做出选择。 汽车产业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承担着建设汽车强国的重任。汽车企业应该着眼长远,在产品技术、质量、服务、品牌力等方面多下功夫,致力于高质量发展。 中汽协相关负责人提出了三点建言:首先,本轮促销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消费者对汽车价格的误解,因此需要高度重视此现象对行业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虽然这些促销措施是短期的,但汽车产品本身利润不高,不可能成为今后新产品定价的一个参考,也不会影响我国汽车工业今年的平稳发展。从长期看,短期非理性促销势必透支未来市场销量,不利于行业整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其次,采取简单的价格竞争策略并不是长久之计。企业应该着眼长远,理性安排好产销计划,在产品技术、质量、服务、品牌力等方面多下功夫,推出符合产业发展潮流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 最后,国家层面可以考虑统一出台相应政策和制度优化调整措施,以引导汽车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目前,汽车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外部环境也很复杂,确保汽车行业健康持续平稳运行是全行业企业的共同责任和担当。 两大协会呼吁汽车市场应尽快回归正常秩序 3月22日,中汽协发文呼吁 “理性对待本轮汽车促销,市场应尽快回归正常秩序”。中汽协认为此轮降价的炒作应尽快降温,使行业回归正常运行状态,确保全年行业健康平稳发展。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3月1日至12日乘用车市场零售41.4万辆,同比去年下降17%,较2月同期下降11%;今年以来累计零售309.4万辆,同比去年下降19%。3月17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王都表示,汽车降价促销政策实施后,销量不增反降,如果任其发展,将对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造成极大损害。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认为,汽车生产企业为清理库存而降价促销、回笼资金是常见的市场行为,政府拿出资金鼓励汽车消费也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但如果只对本地生产的汽车品牌补贴有失公允,这种选择性的做法有明显的地方保护色彩,对非本地生产的汽车品牌不公平;另外容易造成广大消费者持币待购,并没有起到促销效果。近期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汽车促销政策,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如果都效仿武汉,即只对所在地生产的汽车品牌进行补贴,这势必造成汽车市场的分割和市场秩序的混乱,有悖于2022年3月出台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的精神。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呼吁,在汽车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当下,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出促进汽车消费、稳定经济增长的各项举措。但补贴行为不应有任何选择性或针对性,应从汽车市场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出台普惠型的汽车消费补贴政策,让利消费者。共同稳定和促进汽车消费、恢复和提振消费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