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转6版) 有据可查的是,中国工业母机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型成果,包括研制了三大类高档数控机床,开发了五大类大型重型基础制造装备,突破了高速切削、多轴联动加工等12项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了一大批 “卡脖子”装备制造难题。“转台、刀塔、刀库三种工业母机重要功能部件,几年前还全部依赖进口,经过古田自动化研发人员技术攻关,目前已经打破了相关技术的进口垄断。”江苏古田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相雨表示。 工业母机作为 “补链强链”+“专精特新”重点交叉领域,鼓励高端工业母机发展势在必行。2022年,沈阳机床组建35个科研攻关小组,攻克高端数控机床设计制造等10多项核心关键技术。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宇晗带领团队研制的高端铣削设备,成功实现了加工壁厚的高精度控制,让纯国产高端工业母机应用于国产大飞机及运载火箭生产,实现了中国航空、航天从 “手搓”时代一跃进入批量生产时代。 未来,寻找技术新赛道是加速工业母机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赛道可能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新兴技术的应用。相比精度、效率、可靠性等传统技术,国内外在将以机器学习、大数据、云计算、碳中和等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兴技术应用于工业母机方面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在新兴技术方面开展竞争更有望在短期内实现领跑和技术反超。同时,这些技术能够解决很多过去无法处理的问题,符合智能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积极寻找工业母机与新兴技术的结合点。 二是工业母机产业链下游新兴产业的发展。工业母机本身的技术发展离不开下游产业的发展。例如,过去十年,国内航空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工业母机技术的发展,打造了一批骨干企业。未来,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将带来新的工业母机技术需求,国内外将针对这些新兴产业开展平等竞争。这为我国工业母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竞争赛道,更可能实现技术快速发展和领跑。 此外,技术迭代和快速升级离不开良好的技术发展环境。在此方面,要逐步打造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所、用户共同参与的技术发展生态圈,打破现有科研项目合作模式的约束,实现工业母机技术共享、共用、共突破,形成国内工业母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