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 新华社记者 涂 铭 郭宇靖 7月7日,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市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将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北京 “新两翼”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协力打造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奋发有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携手津冀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新图景。 近年来,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实现减量提质,从源头上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制定实施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累计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超2.44万件。加快“新两翼”建设,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3所学校项目已全部建成交付,将于9月开学,医院项目将于9月竣工交付。北京城市副中心保持每年千亿元投资强度,城市框架基本成形,第一批市级机关顺利迁入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二期进入施工收尾阶段,年底前启动搬迁。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跨界道路已达10条。 北京加快推动京津冀在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四大领域率先突破。“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津冀多节点、网络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建成。京津冀生态协同治理成效显著,蓝天、碧水、净土的绿色版图不断扩展。2022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幅度超过60%。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累计9700余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200亿元。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进展,200余所京津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273所学校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京津冀49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下一步,北京市将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继续以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引领,牢固坚守 “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 “组合拳”。 在推动北京 “新两翼”建设中,将发挥好京津科技资源优势,支持符合雄安新区功能定位的创新资源布局发展,推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挂牌运营等。同时,深化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交流合作和联动发展,加快形成符合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产业集群。 在加强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方面,将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打造我国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深化区域产业协作,协同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探索推动京津冀自贸区协同发展,合力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