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搜索 河南启动工业领域节能宣传周活动
7月10日,2023年河南省工业领域节能宣传周暨 “零碳中原杯”绿色制造技术应用创新大赛在郑州启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宣传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减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推动全省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本次大赛设置一、二、三等奖,由河南省工信厅授予大赛获奖证书,中原银行给予相应额度意向授信支持企业绿色发展。活动期间,通过云端、线上等多种模式,组织开展 “节能服务进万企”和 “绿动河南公益讲堂”,推广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在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 仪式上,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节能与综合利用处处长李凯钊表示,通过大赛把这些案例展现出来,给全省制造业企业一个示范引领作用。下一步在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还会继续推广宣传一批实用的节能降碳技术,研发一批绿色设计产品,创建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推动一批绿色园区的转型,推动全省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李梦媛) 中欧创新产业园在上海举办推介会 7月7日上午,中欧 (江阴)创新产业园推介会在上海市举行,江苏省江阴高新区联袂中国欧盟商会开展招商引资推介,标志着双方合作正式扬帆起航。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兼上海董事会主席代开乐,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以及来自中国欧盟商会的会员企业代表和部分嘉宾客商参加活动。 据了解,中国欧盟商会是在民政部登记的外国商会,拥有会员企业1700余家。该商会致力于为欧盟企业在华争取更好的市场准入条件和公平竞争环境,促进会员企业与合作方之间的沟通交流,为会员企业提供在华经营相关的具体信息。 今年以来,江阴释放出坚定扩大开放的强烈信号,进一步优化招商体制机制,切实提升对外资项目的反应速度、跟踪力度、拼抢强度,吸引了一批外商大客户、大项目纷纷 “跨越山海”牵手江阴。今年1-5月,江阴实际使用外资5.78亿美元,总量列无锡第1,增长54.3%。新批外资项目29个,其中新设项目13个、增资项目16个。 在沪期间,许峰一行还考察了远东宏信有限公司,参观企业展厅,并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洽谈合作,详细了解企业的产业布局、经营理念和投资意向。在座谈交流过程中,许峰介绍了江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希望远东宏信进一步关注江阴、加码江阴,把更多优质资源、人才、项目引流到江阴,助力江阴城市升级、产业转型,与江阴携手并肩、共赢美好未来。 (陈 婷) 专家齐聚深圳共话材料产业发展 7月9日,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指导,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 (以下简称电子材料院)、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承办的 “2022-2023中国材料大会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顺利召开。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曦,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郑红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出席活动并致辞。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广州、深圳等地的企业和科研机构、高校代表参加论坛交流。 活动现场,近20名专家学者、200家企业、科研机构、研究院所代表聚首研讨,围绕 “先进光刻材料及其思考”“大硅片的国产化路径探讨和展望”等课题,聚焦集成电路产业模式、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及政策支持等方向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推动前瞻性研究成果共享与转化。 近年来,深圳坚持把新材料作为 “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的重点来抓,宝安区依托电子材料院搭建了全国首个集成电路高端封装材料 “研发-检测-中试-验证”全链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推动新材料技术的高端突破和产业规模化发展。2022年5月,深圳先进院作为共同依托单位参与组建的 “集成电路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成立,在集成电路材料的 “国家队”里有了深圳力量。根据《深圳市培育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 (2022-2025年)》,提出以南山、福田、宝安等6个区为重点发展对象,预计到2025年,产业营收将突破2500亿元。 (李沐纯) 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最大组块装船 7月10日,渤中19-6凝析气田一期项目中心平台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海西湾成功装船,即将奔赴渤海西部海域,进入海上安装和联调阶段,标志着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大气田建设取得关键进展,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装船的中心处理平台高32米,长65米,宽56米,投影面积近9个标准篮球场大小;配备一座可以容纳120人同时工作的生活楼,是一座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为一体的8腿多功能综合海洋油气平台;总重量达12000余吨,相当于1万辆家用小汽车的重量,为一期项目最大组块。 据海油工程渤中19-6凝析气田一期开发工程项目总经理鞠文杰介绍,本次装船采用纵向滑移方式,由4台750吨拉力千斤顶通过168根钢绞线拖拽万吨组块,以平均每小时20米的速度向驳船移动。组块从陆地滑道跨越驳船滑道,是装船最关键、风险最大的环节,全程要求两条滑道在同一平面上,最大高度差不超过25毫米,对驳船调载方式和能力提出极大挑战。 据悉,项目团队科学制定驳船调载及拖拉滑移方案,选择涨潮时段进行海陆重量转移,提高装船可靠性,实时监测船舶状态,密切关注两个滑道之间的高度差,根据组块重心位置变化,实时更新滑移及调载方案,历经10多个小时成功完成装船。 (王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