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能源安全 煤化工产业向“绿”进发
■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我国立足 “多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对于保障能源安全、经济安全、促进石化原料多元化和石化产业供应链产业链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9月7日,在2023中国能源 “金三角”化工园区协同发展会议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表示,现代煤化工产业是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产业,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和成效。同时,现代煤化工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创新,重要方向是绿色低碳。 专家指出,持续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有助于推进形成与传统石化产业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今年7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 《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 《通知》),这是继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 《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以下简称 《方案》后,国家政府层面首次出台专门针对煤化工产业的新政。 产业发展取得系列突破 傅向升表示,为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拓展石油化工原料来源,加强科学规划,做好产业布局,国家研究制定了 《方案》。《方案》不仅强调了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按照产业园区化、装置大型化、产品多元化的思路,规划布局了鄂尔多斯、榆林、宁东、准东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据介绍,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既与沿海石化基地共同承担培育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的时代课题,也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特殊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始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现代煤化工产业无论是煤气化、净化合成领域,还是能源利用、废水处理领域,以及二氧化碳捕集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突破。 傅向升表示,在创新方面,“十三五”以来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核心技术、关键催化剂、重大装备等不断取得新突破。无论是水煤浆气化、粉煤气化等气化技术,还是适应不同的煤种,开发并掌握了多喷嘴对置气化炉、航天炉、晋华炉、神宁炉等自主技术和多种炉型,完全突破了发达国家过去在气化技术方面的封锁。 傅向升指出,与新发展阶段对煤化工高质量发展的高标准和新要求相比,与 “双碳”目标对煤化工产业提出的新挑战相比,与面临的水资源制约、环境承载能力受限的现状相比,煤化工领域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快产业技术优化升级、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任务还很艰巨。 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绿色低碳技术是关键领域。煤化工是以煤炭为原料生产化学品或高分子材料的工业领域,既是石油化工的重要补充,又为国民经济提供重要配套和保障,贯彻 “双碳”目标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傅向升认为,各园区在组织实施 “十四五”规划提出的 “绿色化工程”过程中,要落实 《通知》对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 一是加快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引导现有现代煤化工企业实施节能、降碳、节水、减污改造升级,加强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强化能效、水效、污染物排放标准引领和约束作用,稳步提升现代煤化工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二是严格能效和环保约束。拟建、在建项目应全面达到能效标杆水平,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水平达到能效标准先进值以上。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已建项目须在2025年底前完成改造升级,主要产品能效须达到行业基准水平以上,届时能效仍在基准水平以下的项目予以淘汰退出。新建项目企业环保应达到绩效分级A级指标要求,加快推进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实施改造,对超标排放情节严重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业、关闭。 三是坚决落实以水定产要求。推广应用密闭式循环冷却等节水技术,加快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高盐废水阶梯式循环利用、资源化深度处理,以及灰、渣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四是加快高浓度二氧化碳大规模低能耗捕集利用与封存、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技术开发和工业应用。 探索多头并进发展模式 傅向升强调,各园区在组织实施 “十四五”规划提出的 “产业升级创新工程”过程中,按照 《通知》要求,下一步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的聚焦点和发力点如下: 一是推进高性能复合新型催化剂、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一步法制低碳醇醚等技术创新,推动煤制对二甲苯实现产业化突破。 二是聚焦大型高效煤气化、新一代高效甲醇制烯烃等技术装备及关键原材料、零部件,推动关键技术首批 (次)材料、首台 (套)装备、首版 (次)软件产业化应用。 三是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加快煤基新型合成材料、先进碳材料、可降解材料等高端化工品生产技术开发应用。 傅向升认为,现代煤化工产业要加快低毒低害绿色化学物质和产品的开发,鼓励探索大型高效 “气化岛”,打造平台化原料集中生产、下游产品多头并进的发展模式。同时,加快推动现代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绿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耦合创新发展,推动煤化工领域智能工厂和智慧园区建设、设备数字化改造和企业数字化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