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和个性化或将助车企破“卷”突围
■ 田 野 当下的智能汽车正在进入疯狂的 “内卷化”:从产品到配置,从体验到服务,车企力求将各种新技术一股脑儿放到汽车上。但智能化配置和场景模式并非越多越好,它们不仅给车企带来更高的造车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用户的学习成本。 近日,在第六届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大会,多位嘉宾指出,未来智能汽车需要形成差异化竞争,精准定位目标用户,并找到他们的核心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才是立足市场的有效出路。 用智能化打造差异化 随着智能化配置搭载率越来越高,汽车硬件同质化现象严重。目前来看,各车企主要通过不断强化在软件、算法等领域的研发能力,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 (IDG)智能汽车业务部总经理苏坦谈道,电动化之后,不同车企、车型的电车在动力系统上除了成本之外,很难实现消费者可感知的差异化竞争力。而智能化则提供了整车体验差异化的可能性,智能化的能力将决定消费者用车体验的天花板。 他认为,关键要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环节上持续深耕,找出能够让消费者认可的差异点。“智驾在购车决策重视因素中的占比已经有了大幅度提升,已达10%,这种快速提升的趋势让我们看到未来自动驾驶,会成为整个汽车行业核心购车决策因素的关键项。” 智己汽车副CTO、智能驾驶首席科学家郭辉也表示,要打造有温度、“更像人”的智能产品,实现差异化的用户体验。整体来讲,智能驾驶特别是在L2++阶段,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大的可感知的价值是车企们需要努力的方向。例如,泊车方面,从视觉融合泊车,到记忆泊车,再到代客泊车,不断进行功能拓展。行车方面,从原来依赖于高精地图的领航辅助,到逐渐实现重感知、轻地图的领航辅助,同时从原来少量场景的领航辅助行驶到端对端的智慧出行等。 满足个性化用车需求 那么,差异化如何打造?在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项兴初看来,要真正的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千车千面”,比如不同的驾驶习惯,不同的人车交互等。“未来汽车产品的形态将会出现深刻变革。汽车不再是简单从甲地到乙地的交通工具,而是为用户提供基于出行场景的陪伴式情感化、互动体验的第三移动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根据使用场景会有很多的创新空间和增值形态。” 镁佳科技创始人兼CEO庄莉谈道,从生活空间的规划来讲,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属性。比如怎样帮助用户省心到达目的地?要用到语音导航,让用户在开车过程中不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注意力与车的功能进行交互;再比如内容消费,用户希望消费的内容和体验是连续的,连接从家里到目的地的生活空间。像卡拉OK这样的功能,本质上是个性、品质和乐趣的体现。总结起来就是 “智能化时代对产品的挑战,用户感知的不是配置,而是场景”。 从功能规划的周期看,在不同的阶段应该聚焦不同的功能。庄莉表示,这需要对整个座舱的体验进行合理规划。“你会发现,车交付之后,很多基础功能还没有提供,却多了一些花哨但用户并不想要的功能,在合适的时间要做合适的事情。” 除了在硬件上打造差异化外,软件层面也可实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我们可以基于更多的用户数据,结合其行为和能力做综合的判断,把所有的服务通过这种场景化去触达用户,实现真正的服务找人。”腾讯智慧出行智能座舱产品总经理孙珏说道。 因此,智能系统有多高效便捷,不是由品牌去定义,而是由用户来定义。“我们发展的核心最终一定要为用户产生价值,他才愿意去买单,为支付溢价购买车辆。”万集科技副总裁王学思表示。 既不牺牲体验又要降低成本 当然,智能化功能不断向上叠加,会引发另一个问题:成本的上升。 后摩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吴强坦言,未来几年智能驾驶的体验会有一个质的提升,比如从现在的L1/L2,发展到高速NOA、通勤NOA或者城区NOA等,而处理这些场景会变得更加复杂,因为有更多的长尾问题需要解决,这就需要增强芯片的处理能力。与此同时,为了让汽车智能化能够更好地普及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将成本降下来,让大家用得起高性能芯片,本质来说是 “既要、又要”。 但是,吴强也指出,性价比的追求不能一味地压缩成本,而是要保障性能不牺牲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大幅度地降低用户成本。一个更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追逐更高的计算效率,去满足这个“既要、又要”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匹配汽车产业智能化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所有的价格快速下降,其实背后都要以技术的发展作为支撑。”庄莉强调,“当一项新技术的发展,能够使得成本快速下降的时候,它才能够支持产品的快速普及。”她举例说,今年在市场上比较流行的数字座舱控制器,很多都采用了高通8155的Soc芯片,但承载的功能通常还不完全一样。有的8155只承载一个座舱本身的功能,支持中间的大屏和仪表的交互性功能。但如果能在同一个控制器上面去支持更多功能,例如将泊车集成上来,就会变成 “舱泊一体”功能,再或者说将增强现实抬头显功能集成,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车内功能还是那么多,但从主机厂成本的角度来讲,已经省下了一个控制器的成本。 除了在芯片等硬件配置上降本外,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方案提供商为了适应整车企业的降本诉求,也提供了多种软件层面的降本方案,比如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向中央集成式进化,并衍生出行泊一体和舱驾融合等方案;比如智能驾驶方面,激光雷达太贵、高精地图也不便宜,那供应商就提供去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的高阶智驾方案。“无论是行泊一体还是舱驾融合,软件提供商将以更多的功能和方式,向市场提供进一步呼应未来智驾在汽车行业深度应用的行业趋势。”苏坦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