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低碳经济:绿债“法门”在哪里?
■ 中国工业报记者 裴金钢 随着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低碳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绿色债券,作为相关企业重要的 “造血”工具,其运行现状如何,主要问题在哪,未来的棋眼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工业报记者近日对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进行了独家专访。 绿债规模:居全球前列 中国工业报:我国的绿色债券市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截至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处于怎样的水平? 王遥: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自2016年开始启动,2017年中国证监会发布 《关于支持绿色债券发展的指导意见》后,绿色债券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发行主体以金融机构为主。2018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和发行数量均保持强劲势头,贴标绿色债券发行主体中,国有企业占据主要地位。2019年,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大力发展绿色金融,鼓励发行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探索气候债券、蓝色债券等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为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和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推动了日后绿债市场发展保持位居全球前列。2022年,中国境内外绿色债券创新品种不断丰富,发行规模持续扩大,据中财大绿金院统计,2022年中国境内外绿色债券新增发行规模约9838.99亿元,发行数量为568只。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据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境内绿色债券市场余额1.98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从债券类型来看,根据中财大绿金院数据库统计,中国目前信用债发行余额约50.5万亿元,绿色信用债发行余额约为1.74万亿元,约占信用债总余额的3.45%;金融债发行余额约为37.2万亿元,绿色金融债发行余额约为1.29万亿元,约占金融债总余额的3.47%;从发行数量来看,绿色信用债融资案例较多,截至目前绿色信用债发行数量达1740只,而绿色金融债发行数量为286只。 绿债评估:机制持续完善 中国工业报:根据外媒报道,境外融资主体往往会用 “漂绿”的手段 “骗补”。为避免出现类似情况,我国对绿债市场建立了严格的监管制度。对此,您如何观察? 王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机制体制日渐完善。在完善绿色债券标准方面,202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证监会联合发布的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 (2021年版)》对绿色债券支持领域和范围进行科学统一界定,提升了我国绿色债券的绿色程度和市场认可度,与国际相关标准实现了接轨。2022年7月,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 (以下简称绿标委)发布 《中国绿色债券原则》,与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 (2021年版)》对于绿色债券的定义保持一致,从募集资金用途、项目评估与遴选、募集资金管理和存续期信息披露等四大核心要素对绿色债券发行人和相关机构提出要求,推动了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是我国绿色债券标准实现国内初步统一、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 在规范绿色债券第三方评估认证方面,早在2017年,人民银行和证监会发布 《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指引 (暂行)》,规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2021年9月,绿标委发布 《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市场化评议操作细则 (试行)》及配套文件,进一步规范绿色债券市场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行为,并明确了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专业能力的评判标准。2023年3月,绿标委正式发布 《绿色债券评估认证业务自查报告参考文本》,督促评估认证机构进行自查工作,规范评估认证业务。 整体来看,中国绿色债券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为日后加速形成绿色资金与绿色环境效益的高效转化路径,预计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将进一步完善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标准,强化对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的监管力度,推动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标准化,持续提高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质量,切实推动绿色金融健康发展。 中国工业报:相关法规要求绿债发行要进行信息披露。比如,披露发行主体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环境和社会效益评估信息等。从实际工作看,绿债项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是如何保障的? 王遥:信息披露是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绿色金融债券为例,在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 〔2015〕第39号》的基础上,2018年央行发布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监管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对存续期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使用的监督核查、信息披露的监测评价、违规问题的督促整改,强调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年度报告应全面说明报告年度募集资金的整体使用情况及预期或实际环境效益等,确保将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监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为推动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规范评估认证机构行为,目前,18家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通过绿标委注册,帮助市场更好地识别绿色活动,切实把好绿色债券准入关,对于推动绿色债券市场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 《绿色债券评估认证业务自查报告参考文本》的指引下,评估认证机构也将遵守绿标委各项规范制度,更高质量地向市场披露和展示债券绿色属性,共推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绿债棋眼:提升溢价效应 中国工业报:要助力低碳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绿色债券市场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王遥:当前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绿色债券的溢价效应还不显著,激励企业主动寻求通过发行绿债来降本增效、保障资金供给的能力仍有待提升。 未来,建议进一步丰富绿色债券的激励机制,持续推动将投资绿色债券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引导和激励投资者踊跃认购绿色债券,为市场起到良好宣导作用。如央行于2021年正式实施 《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将绿色债券正式纳入考核业务的覆盖范围,其评价结果将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等政策和审慎管理工具,这有助于激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视提升对绿色债券的投资力度,为绿色债券市场带来增量资金,促进国内绿色债券市场扩容发展。 此外,仍需进一步推动绿色债券标准的统一,明确环境效益测算标准和环境信息披露标准,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投资者识别成本增加问题,降低企业外部融资成本,从而吸引更多资本流入绿色领域。 【专家简介】 王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证券业协会绿色发展委员会顾问,剑桥大学可持续领导力研究院研究员,牛津大学史密斯企业与环境学院可持续金融项目咨询委员会专家,卢森堡证券交易所咨询顾问;2021担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生物多样性金融 “BIOFIN”项目首席技术顾问,之前任SDG影响力融资研究与推广首席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