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锁定行业机遇 对冲价格震荡
■ 中国工业报记者 裴金钢 2024年对实体产业与资本市场来说,大概率是窄幅震荡的夯底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哪些行业价值创造能力值得关注,市场又该注意何种风险? 2024全球经济或现震荡 中银国际发布的研报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趋势作出预测。该机构认为,2024年全球GDP增速可能会相对偏弱,美联储可能在年中降息,由于欧元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欧洲央行或早于美联储开始降息。 中银国际认为,美联储降息后可能引发中美经济周期共振上行的现象,中国GDP实际增速全年可能会达到4.8%,预计能够实现温和复苏。 对于中国经济能够实现温和增长的理由,中银国际进行了如下分析:首先,欧美流动性紧缩告终,海外市场消费需求有望筑底反弹,这有利于中国出口经济的恢复;其次,目前压抑中国经济的地产和投资数据在2024年能否显著改善还需要观察。再者,2024年预计国内将出现温和通胀,PPI与CPI的剪刀差缩小,企业盈利情况或较去年出现改观。 与中银国际的预测稍有不同,招商银行发布研报称:2024年美元加息周期虽然有望宣告结束,但是美元降息幅度可能相对有限;加之美国财政扩张效应或现边际收缩,前期美元紧缩的滞后效应也可能会持续发酵,进而为美国带去经济回落,但美国经济回落的幅度也相对有限。 招商银行认为,目前美国财政扩张力度整体高于疫情之前,美国住房市场处于补库阶段,而新一轮知识产权投资热悄然兴起。在此背景下,服务通胀的粘性可能会限制美元降息幅度,且可能呈现 “缓落”特征。 招商银行预测,2024年中国GDP增速或继续锚定5%。为此,中国财政政策的积极程度或高于2023年,官方赤字率或为3.6%,对应赤字规模5万亿元;政策性银行或新增专项债限额4万亿元,同比多增2000亿元,同时或继续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额度为1万亿元至1.5万亿元。受财政和准财政政策支撑,社融增速有望上行,私人部门资金活性有望提升,但广义货币(M2)增速与今年应大体相当,且略低于社融增速。 招商银行认为,2024年消费对增长的贡献可能会趋弱,净出口可能会继续拖累GDP增速。国家应重点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风险。 与中银国际和招商银行的视角又有不同的是,上海证券将欧美市场近年来出现的大涨薪、大涨价、高加息综合起来进行了分析。该机构认为,2024年,欧美主要经济体不得不面对此前的高加息后果,以至于出现经济下行、市场波动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下,美联储的降息进程或比市场预期得更早且更快。对于中国而言,持续高顺差表明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难以撼动。 记者分析认为,在2023年及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核心PPI与核心CPI均以近乎60度角的轨迹同步攀升,近期两指数爬升角度变小,轨迹逐渐钝化,中期有望构筑圆弧顶。与此相应的是,美国就业数据连创新高,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在2024年后震荡上行,美国经济韧性不断增强。未来,美元降息的时间窗口或选在通胀指标完成高位下落且需触底反弹之际。至于降息的幅度,或决定于美国企业经营的边际改良情况。无论如何,美元降息对中国外部资金环境的宽松将构成利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是美国的大选年,美国两政党政治如何打中国牌,对中美乃至世界经济都是不可忽视的大变量。 国盛证券发布的研报同样认为,2024年人民币稳中趋升,但要紧盯美国大选、中美关系、地缘冲突等扰动因素,投资市场关键词应为 “向波动要收益”。 投行眼中机遇有哪些? 财通证券发布研报认为,2024年最突出的资产可能是人民币。出口增长会带动人民币升值,美联储降息也会推升人民币汇率。当前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时点将提前至2024年3月,如果拜登无法连任,特朗普上台,利用货币贬值对全球进行新掠夺可能成为其重点选项,届时美元可能还会下探。 财通证券预测,财政加杠杆会拉动商品价格上行,时间会落在2024年下半年。受此影响,上游行业企业的利润数据将显著改善,下游消费品行业企业的利润也说得过去,但中游行业企业的利润数据将会受到显著挤压。 中银国际认为,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及汽车产业有望在2024年继续维持 “长板效应”。 国盛证券认为,2024年电力设备行业、汽车制造行业、基础化工行业、家电行业相对优势明显,且出口前景可期,而纺织服饰行业大概率会继续向下运行,至于广受关注的科技领域,可能仍有上行压力。 方正证券发布研报称,2024年化工行业仍处于扩产周期。尤其是在国产替代潮流将成为化工行业新的投资主题。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在原外企主导的市场中逐步成长起来,国产替代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潮流,将来国内企业将切入更多的新应用场景,进入更多的高壁垒市场。但是,对于传统化工行业来说,建立显著的成本优势是企业保持持续成长的主要手段。 浙商证券认为,中国船舶工业景气持续上行,造船三大指标同步增长,企业国内外大订单持续落地,未来应重视以国防军工为代表的先进制造领域机会,尤其应重视国防装备建设中新质生产力概念,比如卫星物联网、无人装备、绿色船舶、可控核聚变、水下装备等领域。 密切关注价值行业与突出风险 整体分析中国A股市场轨迹,2024年或是30多年上行通道的最新筑底年。为捍卫通道架构,甲辰除夕之前,政策层不惜小试牛刀,对市场空头施以颜色。 未来,限制空头交易工具、延宕空仓交易频率、单边提升沽空筹码资金成本,乃至对恶意空头进行大数据管控等可用手段不胜枚举。中国资本市场虽风狂雨骤,但长期上升通道应能行稳致远。 然而,政策的呵护仅可用来对冲边际风险,真正的投资最需要关注的还是行业和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抛开前述投行观点不论,记者以最新财报时间 (截至2024年2月18日)为限,对全部A股上市企业进行了独家财务透视,并从中筛选出扣非净利润规模500强企业。 为精准分析工业领域情况,记者首先从全部扣非净利润500强企业中剔除第一、第三产业类企业149家;然后又剔除扣非净利润/营业收入的比值小于10%的企业159家,得到192家上市公司;接着又从中剔除利润同比增幅小于10%的企业93家、收入同比增幅小于10%的企业31家、资产负债率大于70%的企业2家,最终得到第二产业类上市公司66家。 上述66家企业,其细分行业按所含企业数量大于2的条件由多到少排列如下:白酒9家、电气设备7家、中成药6家、专用机械6家、医疗保健5家、汽车配件4家、化学制药3家、家用电器3家、矿物制品3家、生物制药2家、软件服务2家、水力发电2家。 上述行业,因其价值创造企业数量较多,值得关注。但是,其中有涉及大宗商品原料采购者需要警惕。 随着去库进程持续,工业企业补库的时间窗口有望在未来两年内打开,加之人民币升值,大宗商品市场行情可期。比如,矿物制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便恐将伤及生产企业,且极易被国际资本用来作非对称性竞争的手段。 2024年乃至未来2到3年内,国际金融博弈势必再度升温,中国企业应未雨绸缪,及早规避原材料市场的价格波动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