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图为上海融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拥有的万吨级大型海洋工程船。 (资料图片)
阅读提示
上海是我国大陆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拥有我国最大的外贸港口和最大的工业基地。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上海加快推进 “四个中心”建设目标的战略选择,对推动上海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上海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有益探索,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集聚发展、领先增长的态势,其在第三产业中的比例明显提高。上海的做法值得借鉴。
“十一五”期间,上海市编制发布了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及空间布局规划》和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指南》,确立了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向。上海市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部署,提出了 “要加大生产性推进力度”要求,把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作为实践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的必然选择和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具体体现,加快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格局。
上海市近几年按照 “加强领导、突破重点;鼓励创新、推动融合;统筹规划、完善布局;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总体思路,坚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改造升级相结合,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持续较快增长。
发展持续快速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高于全市工业和服务业增长速度。2010年,上海市重点监测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完成营业收入4106亿元,同比增长23.8%;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改造提升和结构优化效应逐步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54%和31%;培育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了先进制造企业的提升。
政策措施配套
上海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有效探索,主要做法有:一是以前瞻研究夯实发展基础。上海市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开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为上海市明确发展重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建设等创造条件。上海与统计部门合作,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率先界定了涉及生产性服务业的12大门类33个大类90个中类和141个小类的全口径统计范围,初步建立了行业统计体系。
二是以专项支持重点门类发展。在总集成总承包方面,制定了 《上海市总集成总承包工程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累计支持重大装备、物流、节能环保等90多个项目。电子商务采取“政府补贴、平台企业让利、中小企业自付”的方式,引导近6000家中小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的优势,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等。
三是以园区建设引导集聚发展。上海市充分发挥区县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优势,形成与全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相统一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布局。到2010年底,上海市已认定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23个,总占地面积3900多公顷,提高了土地容积率和集约利用水平。中心城区老工业基地和工业企业积极转型,发展服务业。上海市北、金桥等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集聚了一批高端生产性服务企业,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态势。
四是以政策突破促进转型发展。制定了 《进一步鼓励支持制造业主辅分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财税政策意见》,推进营业税差额征收。按照国家要求,在全市重点制造业集团企业开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值税扩围试点,拟通过财政补贴方式,首批支持20家左右生产性服务企业,从先进制造业企业中剥离,从事第三方服务。
规划发展给力
国家在 “十二五”规划中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专门的一章进行了浓墨重彩的阐述。上海市 “十二五”规划继续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并加大发展力度,提出了 “双倍增一提升”计划,即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翻番,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翻番,实现先进制造业优化提升,将生产性服务业纳入现代产业体系。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将围绕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二三产业融合,鼓励工业企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聚焦与生产制造紧密关联的领域、环节和重点项目,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促进 “生产型制造”向 “服务型制造”的转变,争取把上海打造成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辐射区。
上海市通过加大政策探索突破力度、加大产业集聚发展、优化提升整体发展环境、促进新业态和新模式创新,聚焦发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研发设计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金融专业服务、专业维修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电子商务与信息化服务、专业中介服务、培训教育服务等十个重点领域,并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政策,向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倾斜。
当前上海生产性服务业正处于加快发展阶段。上海市发布了 《关于试行鼓励制造业分离生产性服务业若干财政扶持政策的通知》,鼓励本市制造业企业加快分离生产性服务业。2011年6月28日,上海生产性服务业联盟成立,联盟以 “学习交流、促进合作、服务企业、发展产业”为宗旨,开展宣传贯彻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行业基本情况调查,跟踪研究国内外行业的发展趋势,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组织推进国内外产业交流与合作等。
相信在联盟的推动下,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将进入又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本报实习记者 孟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