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球眼光”经营中国客车
——大金龙总经理郭仁祥谈 “国际化”战略
稿件来源:本报讯
10月20日,两年一届的世界客车博览会在比利时开幕。来自中国的大金龙已是连续第四次参展,并面向欧盟市场正式发布了三门低地板公交车XMQ6120AGD和豪华长途旅游客车XMQ6129Y两款新产品。 作为中国最大的客车制造商和出口商之一,大金龙于2005年率先进入欧盟市场,目前已经有8款覆盖公交、旅游、团体等用途领域的客车产品通过欧盟WVTA认证。大金龙总经理郭仁祥在展会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中国客车要真正成为国际客车市场的主角,必须着力提升产品品质、找准自身优势、强调发展战略,学会以 “世界眼光”来经营中国客车。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客车企业在出口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2010年,中国年产大中型客车超过14万辆,占据全世界大中型客车产量1/3的份额;这其中,出口量超过2万辆。但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客车的出口区域目前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中东、东欧、非洲、南美等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所占据的份额非常小,中国客车仍处于大而不强的现状。 “应该承认,目前中国客车品牌的制造和营销能力与以欧盟本土厂商为代表的国际一流品牌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效率等方面。”郭仁祥坦言: “这也是目前中国客车在欧盟市场无法取得像其他市场那样优异成绩的原因。” 郭仁祥表示, “过去10年来,中国国内客车市场的年增长率约为20%,但我们认为这是不可持续的增长。在下一个10年里,不仅国内需求的增长速度放缓,中国客户的辨识能力也将日益增强,他们希望拥有媲美欧洲一流水平的、具有精湛工艺和优良品质的客车产品。” 在中国客车企业海外品牌认知度还不高的情况下,售后服务这一环节成为占领海外市场的关键因素。郭仁祥表示: “我们认为,客车作为营运投资工具,客户关注的价值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本身,TCO(总所有成本)今后将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在采购车辆时的衡量标准。因为一辆车从买回去到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买车成本只占30%左右,后面包括大量的油耗、维修等使用费用占了70%。要把客户的总成本降到最低,中国客车企业不能仅仅拥有前期购买价格的优势,应更多地关注用户的使用成本,要考虑如何帮助客户降低运营的油耗和损失,节约维修的成本。因此,中国企业必须由产品提供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据郭仁祥介绍, “目前大金龙已经在海外建立了50多家授权经销商和服务机构,确保了客车卖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 在郭仁祥看来,中国客车企业要实现真正的飞跃,除了做好产品和服务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是否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 “目前,世界客车制造中心正在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对于中国客车企业是一个机会,但同时我们必须思考的是,中国有没有能力承接、又该如何承接这个产业链的转移,我们应该把自己定位于产业链的哪一端”。郭仁祥说, “未来企业的竞争将是战略制胜的时代,企业战略的重要性将被极大地放大,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企业发展的大格局和最终的成就。如果我们再去重复中国家电、纺织行业走过的老路,坚持以 ‘低价策略’来抢市场,中国客车的路只会越走越窄、越走越艰险。” 对此,郭仁祥认为,中国客车要在世界立足,首先必须坚持打造自主品牌。 “虽然说客车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国目前在成本方面还有一点优势,但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这种优势会一年一年弱化,而品牌则是最核心的内容。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主品牌,就只能够赚一些‘辛苦钱’,而一旦遇上类似20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这种 ‘辛苦钱’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就此,郭仁祥提出了转变营销模式、提升出口质量的观点。在郭仁祥看来,出口坚持求 “质”比求 “量”更重要,他表示: “大金龙坚持开拓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目前在海外高端市场上我们要进一步改变客户结构,从中小型运营商为主到发展一些比较大的、乃至世界级的运营商,这将为我们带来稳定且高质量的订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