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发展应因地制宜,有缓有急
稿件来源:本报讯
2010年底,湖南衡南县,发生接送校车坠河事件,14名孩子死亡,6名受伤;2011年9月,湖北省荆州市两名幼童被闷死在幼儿园校车,再次刺痛社会的神经;2011年10月26日,河北省赞皇县,4岁的田元朴在从校车下来之后,被一辆后八轮从腿部碾过,导致右腿截肢……一个个幼小的生命,还没来得及绽放,就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们在疼惜的同时,忍不住要问一句,我们的校车究竟是怎么了? 2010年7月1日,我国首部强制性校车安全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正式实施,关于校车的内部设施给出了明确方案。但是,此标准却并没有后期的监管以及惩治方案,换句话说,国家只是确立了一个标杆,至于达不达标却另当别论。目前,校车事故已经成为一种 “社会性”的现象。此外,校车的运营权基本上掌握在营运公司手里,那么盈利性又成了一个阻碍校车发展的因素。有业内专家和客车制造企业的人说,专业校车的技术实际上已经较为成熟,但是,政府各个部门责任不清,客运企业保守观望,积极推进因素还较少,导致校车离大规模“专业化”还尚有一段距离。 那么,校车的发展就此陷入瓶颈了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渡过这段尴尬期?业内众多人士提出的建议是:校车发展应因地制宜,有缓有急。 首先,中国国情不比美国,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发展步调相差较远。作为一种以 “安全”为首要目标的交通工具,校车的发展,也自然不能一概而论。也就是说,在决定校车安全的三个因素——车辆、运营和管理里面,要根据不同地域,有不同的侧重发展。 其次,从近几年校车发生事故的地点不难看出,在城郊或者农村,人们安全意识普遍较差,加上经济水平有限,各种拼装车、农用三轮车、报废车辆、二手车等充斥着原本应该安全的校车市场,导致各种惨重的事故相继发生。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以农村现在的发展状况,要想用上 “长鼻子”校车并不现实。另外,校车不安全因素主要还是集中在司机职业素质较差和车辆本身质量不过关上。针对这种状况,当地政府应该选购符合路况的普通校车,并且在司机的培训上多下功夫,形成一种可监控的规范管理。 在我国首部强制性校车安全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推行一周年之际,黄海客车推出了新款的半长头专用校车,突出了安全因素。据悉,黄海在研发初期,大量参考了国内外尤其是美国校车的结构设计,出了多套备用方案。但是,根据实际调研和前期200多辆平头造型校车的安全运营经验,黄海技术人员发现, “仿美式”校车造价高、油耗大,并不适合中国所有的地域,考虑到现在中国国情地域性差异太大,黄海还是将基调定在了 “政府买得起、学校用得起、学生坐得起”的 “国情式”校车。 根据调查,现有校车采购有两个趋势,对于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大的公交客运公司,在初步尝试采用宇通的 “长鼻子”仿美式校车;但是对于一些中小型客运企业,采购的重点放在了 “安全”和 “适用”两个方面,像长安和黄海这些品牌反而得到了更多的认可,成为目前中国校车市场的主力军。所以,综合实际效果看,根据中国的国情逐步推进校车计划,才能最终让更多的孩子出行平安。(卓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