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一顶安全帽、一身汗渍斑斑的工作服、一个鼓鼓囊囊的电工包,这是记者最初见到台山油库电工董兴利所留下的印象。台山油库是大连地区最大的一座油库,是大连地区油品供应的重要基地之一。32年来,董兴利走遍了台山油库的每个角落,抢修大小事故逾千次,确保了油库正常运营。
积累练就过硬本领
董兴利告诉记者,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电气设备维修工作,凭着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信念,一边坚持自学业务方面的知识,一边坚持做检修笔记,迄今累计做笔记上万字。正是这种日常的积累,使他摸透了每台设备的习性,一旦设备出现故障,他立马就能找到 “症结”,处理起来得心应手,称得上是油库的 “设备医生”。
32年了,董兴利与这些设备结下了不解之缘,有 “病”的他关心, “亚健康”的他也关心,正常运转的他也时时关照。在历次电气设备维修中,哪个静电接地电阻该换了,哪个压力表该检测了,他都心中有数、了如指掌。董兴利带领维修班在每天两次的设备巡检中,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将故障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设备使用完好率达到100%。凭借着过硬的技术素质,从2004年起,台山油库拖车钢丝绳的更换、各种电线电缆布线等可以外包的项目,都由他带领着维修班的员工攻克技术难关后顺利完成,每年为企业节省几万元的费用。
老黄牛精神感染身边人
与他相处多年的同事都亲切地称他为 “董老大”,他们争相向记者讲述董兴利工作负责、热心助人的故事。他以一种老黄牛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老大”工作认真,坚持小修不过时,大修不过天,随报随修; “老大”乐于助人,椅子坏了找 “老大”,灯泡不亮找 “老大”。每逢节假日,他总是自觉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工作岗位;每逢有大的维修任务,他更是不计时间和报酬,第一时间完成任务;每当同事有困难,他总是不怕麻烦,热情相助,赢得了广泛赞誉。
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今年冬天的一个周日,大连普降大雪,并伴有强烈的大风。早晨还不到6点,油库值班人员打来电话,机关楼不明原因断电,电动门无法打开,值班人员被困。接到电话,董兴利第一时间赶赴单位。这次断电情况很复杂,狂风暴雪又增加了检修的难度,董兴利到中午才找到故障点。他顾不得寒冷与饥饿,连续作战,直至故障排除,保障了油库当天的正常运营。
正是由于对工作的热爱,对技术的苛求,使他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他在公司第一届电工技术比武中拔得头筹;在2009年首轮技能鉴定中,顺利通过了油品储运和操作高级工考试,获得高级工资格。(本报记者 李淑梅)
记者手记
刚见到董兴利时,略显紧张的他翻来覆去就一句话: “不要采访我,这是我应该做的。”憨厚而谦逊的董兴利是平凡的电工,没有做出惊天伟业,但32年的坚守以及给周围人所带来的感染和鼓舞足以显示自己的人生价值。期望有更多的一线职工能像董兴利一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为企业也为自己谱写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