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以来,全国就有11个省市出现电力紧缺。按照目前的需求增长和装机情况,预计以后两年电力供需形势将比今年更加紧张,电力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图为某发电公司厂区外景。 (何卫东 摄)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石油、煤炭、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特别是进入冬季,各地能源更是供不应求,一方面消费方在抱怨,另一方面供应方也在抱怨。到底问题何在?引起公众普遍质疑。
石油供应紧张 矛头指向垄断
自10月份开始,山东、河南、江浙、两湖、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等局部地区陆续出现柴油供应紧张局面,部分民营加油站抱怨限供、停供,甚至有城市出现排队加油现象。
在两大石油集团看来,本轮柴油供应紧张的原因主要有国际油价强劲反弹、季节性消费需求回升以及部分社会加油站出现 “惜售”,甚至囤积居奇。
据预测,2011年我国原油消费量约为4.68亿吨,全年原油产量约2.1亿吨,进口原油2.6亿~2.7亿吨,基本保持供需平衡。
有分析认为,油荒是两大石油集团变相的闹情绪,意在推涨。一边是 “两桶油”指责民营加油站囤油惜售,一边是民营石油商反击其借垄断控制市场,双方各执一词。
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炮轰”两大集团断供后,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也站出来,指责 “两桶油”蓄意制造油荒,并呼吁国家有条件放开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
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约谈了两大石油集团,并要求 “两桶油”加大敏感及库存薄弱地区的资源投放,保障农业 “三秋”生产等重点用油需求。不过,民营石油商们并没有感觉到柴油荒有所缓解。过去一个时期,石油批发价已经超过零售价,价格倒挂现象严重。
垄断局面不改,油荒会持续蔓延。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呼吁建立多元化石油供应体系,希望国家适度放开原油、成品油进口,让民营企业得到充足的油源;同时放开上游油气开采,让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更加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
煤荒反复发作 矛盾盘根错节
按照近些年的惯例,每逢冬季 “煤荒”会自然而然地出现。而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预计,2011年煤炭产量可以突破34亿吨,全国煤炭需求总量为34.69亿吨。据悉,全国前11个月原煤产量完成30.39亿吨,市场面临严重产能过剩与供大于求。
可事实上,随着天气变冷,煤炭的供应已经开始趋于紧张,且价格也呈现出上涨态势,一些企业的订货量也在加大,种种迹象显示, “煤荒”即将来临。
从表象看,电厂冬季储煤是煤价上涨的直接原因,但根本原因则是煤炭行业垄断程度的加深。实际上,煤炭价格的主要推力之一,是政府的行政垄断行为。自从中央把大型煤矿管理权下放到地方后,地方政府实际上掌控了我国煤炭资源的采掘权和受益权。同时,随着近年来以山西、内蒙古等为代表的煤炭资源大省相继进行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形成了一批规模更大的煤炭集团,这些集团同样也在以控制产量的方式提高价格,形成商业垄断。
而铁路运输的垄断也成为煤价上涨的推手。目前,我国的铁路运输仍非常紧张,只能满足货运需求的一半左右。不断增长的煤炭运输,既增加了对铁路运输的依赖性,也使得原本就紧张的客货矛盾更加突出,一遇到极端恶劣天气等不可控制因素,电煤供应链条就显得更加脆弱。
在此情况下,我国煤炭的供应不取决于能生产多少煤,而取决于能运出多少煤。而随着国际煤价持续上涨导致的对国内煤炭需求的大增,国内煤炭运输垄断的助推作用也将进一步显现。
有关专家表示,煤炭行业垄断的加剧或推动煤价 “抬头”,导致明年将现新一轮 “煤荒”。无论是从提高能源输送的经济性和保障力来看,还是从产煤区产业协调发展考虑,迫切需要确立“大煤电、大市场、大配置”发展思路,坚持输煤与输电并举,优先发展输电,进一步优化煤电产业布局。
电力缺口加大 煤电利益难平
进入9月以来,全国就已经有11个省市出现电力紧缺。中电联透露,按照目前的需求增长和装机情况,预计以后两年电力供需形势将比今年更加紧张,电力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据中电联预计,2011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4.5万亿千瓦时左右,2010年全国电力装机已经达到了9.6亿千瓦,2011年预计还将增加8000万千瓦左右,全年累计装机达到10.4亿千瓦,电力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但不排除部分地区高峰时段仍有可能出现一定的电力缺口。
中信建投认为,目前的电荒中有两大现象值得关注:一是电荒时间提前,两次电荒的时间间隔缩短;二是水电大省湖南和煤炭大省山西出现电力告急的情况。此次电力紧缺与过去因投资不足、缺少装机导致的硬性缺电不同,近期我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持续偏低,因缺煤而导致的停机现象比较严重。
业内有关专家分析指出,新一轮电荒进一步凸显电力价格管制策略逐步减效,它在很大程度上缘于无法完成煤电交易、产销流程与资金链条出现断裂而引起的人为因素停机。
从目前企业的库存来看,今年冬季电荒将会更严重,范围更大,程度更深。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充足,但火电机组开工率不高;不是装机不够,而是价格机制扭曲影响了火电企业发电的积极性。
业内分析认为,今年部分地区电荒从季节性缺电演变成全年缺电,从南方电荒蔓延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其真正的罪魁祸首在于电厂 “煤荒”。但电厂“煤荒”不等于市场 “煤荒”。业内认为, “市场煤”与 “计划电”的体制性矛盾仍是此轮电荒的根源所在。
当前的电煤矛盾已进入到关键期,必须从战略全局的角度来加以平衡,采取短期与长期措施加以综合解决。从长期来看,仍要继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而从短期来看须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解决:一是探索煤电一体化路径;二是继续实施煤电联动政策,以平衡煤电双方利益;三是加快特高压网络建设。
能源供需复杂 期盼对症下药
事实上,每到冬季供暖,我国都会出现 “煤电荒”,随之而来的是煤电价涨,而每次涨价都会遭到公众的质疑。
据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煤、电、油、气、运供需形势十分复杂,与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深层次矛盾相互交织。同时,消费增长过快对能源供应形成了压力。
针对能源领域的现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认为,从根本上解决 “煤电荒”,需要转方式、调结构,把过快的增长速度降下来。
而有关专家建议,一方面需要从供方着手,理顺体制,调整结构,增强供给力量;另一方面,更要着力推动节能减排,抑制不合理的能源需求。在能源需求上做好 “减法”,才能为我国能源领域的产业结构升级争取更多的时间,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还有观点认为,当前应该加强技术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能源效率,从而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同时,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利用的环境等其他关联性资源成本,是我国能源政策应有的努力方向。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林伯强认为,如果能源价格上涨是一种大趋势,那么缺乏价格机制的政府能源定价,就会使能源价格博弈成为常态。他指出,在现阶段无法使能源价格市场化的条件下,保障能源供应需要透明有效、可操作的价格机制和同样透明有效的能源行业成本监控。目前,非市场行为的博弈,或许可以有比较稳定的能源价格,但不能保证能源的供应和效率。(本报记者 孟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