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即使是墓志铭
稿件来源:本报讯
杨 青 在机场 “站读” 《朱基讲话实录》,里面有一则略微特殊的私人信件。朱基对写传记十分忌惮,他是这样回绝热心为他立传的同志: “我必须明确表态,千万不要这么做。国事维艰,舆论纷杂,飞短流长,诚惶诚恐。如再授人以柄,树碑立传,罪不可逭。” 朱基八年前 “裸退”,从此息声隐影,不再问政。他性格直率,爱憎分明,杀伐果断。这一段与友人书信文字,多少流露出他内心的想法: “国事维艰”,是对时局的描述; “舆论纷杂,飞短流长”,是评论国内的舆论环境; “授人以柄”,是他对写传这件事的看法;而 “树碑立传”,干脆就是批评和抨击,颇有朱前总理特立独行之风。 其实,传者,传也。若能将有价值的东西传与后人,并有所教益,绝非坏事。但既是为后人作,当然也该由后人去做,所以大凡立传者,应该在本人已作古时再动笔。写文章要有头尾,人生也总归有始终,所谓盖棺定论,一个完整的人生便可以追述。否则怎么知道人物后来的人生章节,又是如何演绎如何结尾的呢?甚至,真正有价值的传记,是要经过岁月沉淀,后来人已完成去伪存真的认识与扬弃,形成符合发展规律的判断和正确的结论时,才写成的。所以,急于在生前立传,乃至刚刚活出些眉目就要自传的人,不是有点儿蠢,就是陷落在虚荣中而不易自拔。当然,那些娱乐界人士另当别论,本来作秀就是有些人的擅长。 话说回来,为什么这次在机场的阅读,独为立传这件事触动呢?因为此行上海是去完成一项特殊的任务,参与对饶斌同志生前事迹的收集访问活动。 饶斌生于1913年,早年参加革命,全国解放时已是中共松江省委副书记、副省长。新中国成立后,进入汽车制造领域,由毛泽东亲自过问,上任第一汽车厂厂长。在他的主导下,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现代化汽车生产基地长春一汽,并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此后的纷纭岁月里,饶斌至死都没有离开汽车工业。1964年他奉命到湖北十堰,在十分艰苦和困难的境遇中,主持创建二汽。改革开放后,他在相关领导岗位上,主持了我国汽车工业最初的改革和引进,因此有 “中国汽车之父”的盛誉。 对曾与饶斌一起工作老同志的采访非常顺利,他们的回忆大多从上海大众合资项目的谈判开始,由于时任一机部部长饶斌的积极推动,上海有了国内第一个轿车合资企业。1987年正是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工作艰难起步的时刻,7月底的一天,饶斌冒着伏暑的酷热来到上海。接机的同志们发现,此次与过去有些不同,他没带秘书,而且脸色疲惫。但很快大家便被他带入那一贯的快节奏的工作中,马不停蹄地看企业,开会,再看企业,再开会,直到7月30日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猝然辞世。 在许多认识饶斌的同志眼里,这位资格老、级别高的大领导平易近人,温和朴素,对工作极其认真。他早年是学医的,对汽车专业是外行,但由于多年坚持学习相关知识,在一线拜师劳动,日积月累,成为连德国大众董事长都自愧弗如的汽车专家。温故知新。现在我们许多官员,甚至是业务主管部门的官员,有起码的专业学历,有各种学习培训机会,却对专业一知半解,从不钻研,经常漏洞百出,确实应该警醒。 不但精通汽车专业,饶斌还是一位极具战略眼光和超前思维的领导者,有大格局、大情怀。他敢于担责任,曾经承受了巨大压力,在中国汽车工业创业时期和发展的一些重要节点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为后来者留下了现代化汽车制造的坚实基础。这是需要极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才能担当的。比较当下的官场,无为推诿成风,做大事不如做小事,做小事不如不做事,私心太多,私欲太强,种种现象俯拾即是,令人心寒。 对饶斌的回忆,使我们感到温暖。尽管他已经离去近四分之一世纪,但仍然令人泪流满面,唏嘘不已,心潮难平;尽管他也有犯错受挫的时候,但以大节论功过,大处评是非,当然是瑕不掩瑜。经历了饶斌身后的这几十年,看多了种种社会乱象和官场丑态,才深感他们那一代人的高尚与纯粹。他们做得太多,索取得太少;只讲奉献,不讲享受。领导干部注重联系群众,工作方法强调深入基层。饶斌是那个时代的典型,是那个时代大企业领导者的典型,是那个时代我党高级干部的典型。即使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但那个时代的精神是拒绝拿 “卑鄙者的通行证”的。 2011年的初冬,当我们在上汽总公司位于静安区威海路大厦明亮的会议室里,一点一滴地缅怀饶斌同志时,仿佛穿越时间长河,回到金戈铁马聚沙成塔的年代。 “中国汽车已经全球产销第一”,——所有的受访者,都选择将此作为告慰先辈的唯一一句话,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尽在其中了。 诗人臧克家有名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饶斌离世24年半,却仍然为中国汽车界牢牢铭记,他活在人们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