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专家智慧 工信部力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稿件来源:本报讯
11月27~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在山西省朔州市举行了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院士专家行活动。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杨铁生表示,该活动旨在更好地发挥院士、专家在战略、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指导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地区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工作。 高悬的 “剑” 会上,杨铁生介绍,近年来,尾矿、赤泥、钢铁渣、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迅猛增加,并大量堆存,带来了土地、资源、环境、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仅2010年,就有6.8亿吨工业固体废物需要堆存处理,以平均每万吨工业固体废物占地0.5亩计算,每年将有3.4万亩土地被占用,由于坝体垮塌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更是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人生财产安全。 对2008年发生在山西襄汾的9·8重大溃坝事故,人们还记忆犹新。其时,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塔山铁尾矿库突然发生溃坝,尾砂流失量约20万立方米,沿途带出大量泥沙,流经长度达两公里,事故伤亡惨重。 目前,我国发展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工作已刻不容缓。据统计,我国现有尾矿库12718座。其中,在建尾矿库为1526座,占总数的12%;已经闭库的尾矿库1024座,占总数的8%。截至2007年,全国尾矿堆积总量为80.46亿吨,而且每年还在以不少于5亿吨的速度增长。 “院士专家行”朔州启程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是工信部借鉴三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的经验,今年年初选择了山西省朔州市、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四川省攀枝花市、甘肃省金昌等12个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堆存集中,有一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础的地区开展试点建设。 此次朔州 “院士专家行”活动是工信部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工作的一项内容,也是首次在全国十二个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中开展活动。 据悉,朔州市以煤电立市,电厂排放出的粉煤灰库存量达1.2亿吨,而且每年都会新增300万吨。如此多的粉煤灰产出不仅会污染空气,而且会污染河流。为此,朔州市将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作为实现循环发展的重点,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建成资源循环、废物利用、高效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目前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已成为支撑朔州市发展的主动脉,产值已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0%左右。 废渣变金 据了解,粉煤灰是一种可再利用的珍贵资源。它含有氧化铝、氧化硅、白灰黑等原料。此外,粉煤灰还可以用于新型建材 (蒸压砖、砌砖)、保温耐火材料 (耐火砖、耐火纤维)、建筑陶瓷等。 除了粉煤灰之外,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煤矸石、尾矿和冶炼渣等几乎都可以对其进行综合利用。杨铁生表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的建设,旨在研发和推广先进的适用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打造较为完整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工信部还将联合中国工程院组织院士及专家分别在其他试点地区开展院士专家行活动。通过院士、专家们的实地调研,了解情况,把脉诊断。 据悉,到 “十二五”末,12个试点地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将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10~12个百分点,并要建设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政策体系和推广机制。(本报记者 吴玮)
|